卷二 瘧疾詩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修園 書名︰醫學實在易

    寒熱循環有定時,瘧成權在少陽司,熱多陽亢邪歸胃(少陽兼陽明,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寒盛陰生病屬脾(少陽兼太陰,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開手二陳平胃屬,收功六(君)子補中(益氣湯)規。更聞腎氣丸多效(三陰瘧三日一發,五更時以姜湯送下腎氣丸三錢,三月可效,)姜術同煎效更奇。

    瘟疫癥來路兩條︰一條自經絡而入,辨癥治法,與感冒無異,宜服人參敗毒散,溫覆以取微汗,俾其從經絡入者,仍從經絡出也。一條從口鼻而入,一人之病,傳染一家以及一鄉一邑。其癥發熱頭痛,口渴胸滿,時吐黃涎,宜藿香正氣散,大旨在辛香解穢四字,俾其從口鼻入者,仍從口鼻出也。過此不愈,則傳入于里。大熱、大渴,自汗者,宜白虎湯以清之。譫語,大便閉者,宜三一承氣湯以下之。若表里之邪俱實,不汗不便者,宜用防風通聖散,汗下之法,一劑並行而不悖。若過七日,為一經已盡,病仍不愈,及病患素稟不足者,宜間用六味地黃湯,四物加人參,元參之類以補之,與傷寒治法略同,但此癥七日,得大汗戰汗則生,無汗則死。如汗出不至足,俟七日再汗之,生死以汗為主,故列于表證。(經義)

    非瘟病之感異氣而病也金匱真言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溫素問補遺治法論曰五疫之至皆傷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同此言水大金木土五行之疫俗亦謂為五瘟大抵互相傳染醫者宜用雄黃研末涂鼻孔內行從客位邊入又男子病穢氣出于口女于病穢氣出于陰坐立對語之間自宜識得向背。


如果你對醫學實在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學實在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