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瘟疫詩

類別︰子部 作者︰清•陳修園 書名︰醫學實在易

    瘟疫于今重達泉(檳榔二錢,草果、甘草各五分,濃樸、芍藥、黃芩、知母各一錢,名達泉飲,)休徇吳氏(吳又可達泉飲若燥灼陰,服之先涸汗源,不能作汗而劇)一偏言。鼻傳穢氣黃涎吐,經受時邪壯熱煩(謂但熱而煩悶也。)敗毒(散)藿香(正氣散)分兩道,散邪(人參敗毒散,散邪方也,令邪從經絡解)解穢藿香正氣散,解穢方也,今邪從口鼻解)各專門。防風通聖(散)神方外(表證發解,里證又急,必用此散以兩解之,)白虎三承虛實論(熱渴自汗,表里不實者白虎湯,大便不通者三承氣湯。

    陰虛盜汗為素稟不足。夜間發熱,睡時汗出,醒即漸收,故曰盜汗,宜當歸六黃湯。若時常畏寒,一動則汗出,或不動而汗亦自出,名曰陽虛自汗,宜 附湯、參附湯、術附湯,然陰陽互根,又有不可泥者,熟讀《內經》,自得其治。景岳謂不治有六︰一、汗出而喘甚;二、汗出而脈脫;三、汗出而身痛甚;四、汗出發潤至巔;五、汗出如油;六、汗出如珠。醫者不得妄為用藥。此癥因汗從皮毛而出,故列于表證。(經義)《陰陽應象大論》曰︰“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宣明五氣篇》曰︰“心為汗。”《評熱病論》曰︰“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決氣篇》曰︰“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藏氣發時論》曰︰“肺病者,肩背痛汗出;腎病者,寢汗出憎風。”《脈要精微論》曰︰“陽氣有余為身熱無汗,陰氣有余為多汗身寒,陰陽有余,則無汗而寒。”


如果你對醫學實在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學實在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