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疝氣

類別︰子部 作者︰清•程國彭 書名︰醫學心悟

    疝者,少腹痛,引睪丸也。經雲︰任脈為病,男子外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七疝者,一曰沖疝,氣上沖心,二便不通也。二曰狐疝,臥則入腹,立則出腹也。三曰 疝,陰囊腫大,如升如斗也。四曰厥疝,肝氣上逆也。五日瘕疝,腹有 痞,痛而熱,時下白濁也六曰 疝,內裹膿血也。七曰 癃疝,內裹膿血,小便不通也。愚按厥疝即沖疝癃疝,即 疝,其名有七,其實五者而已。疝之根起于各髒,而歸並總在厥陰以肝主筋,又主痛也。治疝之法非一,而分別不外氣血,氣則游走不定,血則凝聚不散也

    橘核丸

    通治七疝。

    橘核二兩(鹽酒炒) 小茴香 川楝子(煨,去肉) 桃仁(去皮、尖及雙仁者,炒) 香附(醋炒) 山楂子(炒,各一兩) 廣木香 紅花(各五錢

    以神曲三兩,打糊為丸。每服三錢。

    沖疝,用白茯苓一錢,松子仁三錢,煎湯送下。狐疝,用當歸二錢,牛膝一錢五分,煎酒送下。 疝,用白茯苓、陳皮、赤茯苓各一錢,煎湯送下。厥疝,治同沖疝。瘕疝,用丹參、白茯苓各一錢五分煎湯送下。 疝,本方內加五靈脂一兩(醋炒)、赤芍一兩五錢(酒炒),服時用牛膝一錢五分,當歸尾三錢,煎酒送下。 癃疝,治法同上。此癥若寒氣深重,本方內加吳茱萸、肉桂心各五錢,甚則加附子一枚。若表寒束其內熱,腹痛熱辣或流白濁者,本方內加黑山梔五錢,川萆 一兩,吳茱萸三錢(湯泡七次)。吳萸散表寒,山梔清內熱,二者並行,丹溪心法也。

    小腸氣者,臍下轉痛,失氣則快。

    膀胱氣者,臍熱痛,澀于小便,即胞痹也。

    者,狀如弓弦,筋病也。

    癖者,隱伏于內,疼痛著骨也。

    者,有塊可 ,血病也。

    瘕者,假也,忽聚忽散,氣病也。

    以上諸癥,雖作痛,不引睪丸,故不以疝名之。然而治法,可以仿佛前丸加減,或輕或


如果你對醫學心悟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學心悟》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