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痰飲

類別︰子部 作者︰清•程國彭 書名︰醫學心悟

    凡病未有不發熱,不生痰者。是痰與熱,乃雜病兼見之癥,似無容專立法門矣。然而有雜病輕而痰飲重,則專以痰飲為主治。書有五痰之名,以五髒分主之也;五飲之名,隨癥見也。其實猶未確當,大抵痰以燥濕為分;飲以表里為別。濕痰滑而易出,多生于脾,脾實則消之,二陳湯,甚則滾痰丸;脾虛則補之,六君子湯。兼寒、兼熱,隨癥加藥。燥痰澀而難出,多生于肺,肺燥,則潤之,貝母栝蔞散。肺受火刑,不能下降以致真水上泛,則滋其陰六味丸。飲有在表者,干嘔,發熱而咳,面目、四肢浮腫,香甦五皮散。飲有在里者,或停心下,或伏兩腋,咳則相引而痛,或走腸間,轆轆有聲,用小半夏加茯苓湯,隨其部位而分治之。此治痰飲之大法也。書雲︰治痰須理脾,以痰屬濕,脾土旺則能勝濕耳。治痰如此飲亦宜然。然脾經痰飲,當健脾以祛其濕。若腎虛水泛,為痰為飲者,必滋其腎。腎水不足,則用六味;若命門真火衰微,寒痰上泛者,則用八味腎氣丸,補火生土,開胃家之關,導泉水下流而痰飲自消矣。

    二陳湯

    半夏 茯苓 陳皮(去白,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生姜二片,大棗二枚,煎服。加人參,白術各一錢,名六君子湯。

    滾痰丸

    治實熱老痰,變生怪癥。

    大黃(蒸片刻) 黃芩(炒,各四兩) 青礞石(硝 金色) 沉香(細銼,各三錢) 辰砂(細研水飛,二錢

    水迭為丸,辰砂為衣。每服一、二錢,開水下。此藥但取痰積,並不刮腸大瀉,為老痰

    貝母栝蔞散

    貝母(一錢五分) 栝蔞(一錢) 花粉 茯苓 橘紅 桔梗(各八分

    水煎服。

    香甦散 (見太陽證。

    五皮飲 (見水腫。

    小半夏加茯苓湯 (見傷寒咳嗽。

    六味丸、十味腎氣丸 (即八味丸加車前、牛膝,並見類中門。


如果你對醫學心悟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學心悟》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