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石部 五色石脂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皆揭兩石中取之。(承) 膏之凝者曰脂。此物性粘。固濟爐鼎甚良。蓋兼體用而名也。

    (瀕湖) 今人惟用赤白二脂。余三色無正用。但黑石脂入畫眉耳。(貞白)

    五種氣味。俱甘平。各隨五色補五髒。治黃膽瀉痢。腸 膿血。陰蝕。下血赤白。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饑。膏釋脂凝。皆肌肉中液也。肌肉有余則其氣揚于外。凝中大有不凝義。

    世人止知固濟。未盡石脂大體。三復本經自見。(不遠)赤石脂 赤白皆以理膩粘舌綴唇者為上。(宗 ) 赤者色如絳滑如脂者良。

    味甘酸辛。氣大溫。氣薄味濃。降而能收。陽中陰也。入手陽明大腸。兼入手足少陰經。

    主養心氣。益精神。五髒虛乏。療腹痛腸 。下痢赤白。小便利。收脫肛。並女子崩中漏下。

    難產。胞衣不出。久服補髓。好顏色。益智不饑。白石脂 味甘酸辛。氣溫平。性入同赤脂。

    主養肺氣。濃腸。補骨髓。療五髒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 。熱溏。便膿血。入大腸。止瀉更良。並治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淫。赤白石脂。俱陽中之陰。甘酸而固脫。

    (潔白) 其固腸胃。有收斂之能。而下胎衣。無推蕩之峻。(東垣) 赤入丙。白入庚。(海藏) 三石脂皆手足陽明藥。味甘氣溫。體重性澀。澀而重。故能收濕止血而固下。甘而溫。

    故能益氣生肌而調中。中者腸胃肌肉驚悸黃膽是也。下者腸 泄痢崩帶失精是也。赤白二種。

    一入氣分。一入血分。故時用尚之。(瀕湖)澀可去脫。凡大小腸下後虛脫。非澀劑無以固之。故石脂主腸 冷痢。及女子崩漏之病。顧何以又主難產下胞衣。因其體重下降。而酸辛能化惡血。惡血化則胞胎無阻滯之患。東垣所謂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此之謂也。凡久瀉下焦虛脫。其他固澀之藥。性多輕浮。不能達下。惟石脂體重而澀。直入下焦陰分。故為要藥。(仲淳) 反胃吐食。上好赤石脂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姜湯下一二十丸。先以津吞巴豆仁一枚。勿令破。後乃服藥。痰飲吐水無時。此緣飲冷過度。脾胃氣弱。不能消化。

    飲食入胃。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赤石脂散主之。赤石脂一斤搗篩。服方寸匕。飲酒自任。

    稍加至三七服。盡一斤則終身不吐痰水。又不下利。病患虛者宜之。心痛徹背。赤石脂干姜蜀椒各四分。附子炮二分。烏頭炮一分。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一丸。不住。稍增之。

    須知心痛徹背。皆太陽寒水上凌。非泛泛心痛之謂。經水過多。赤石脂破故紙一兩。為末。

    每服三錢。米飲下。

    ﹝論﹞ 石脂五色。各養五髒之氣。而補髓之用。別錄獨以青白赤者當之。蓋石中之脂。

    如骨中之髓。故揭兩石中取此。必以粘綴唇舌者為上。內經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然則髓者精氣之所化。氣化之所凝。從陰中蓄陽。故上歸于腦。本經取其補髓。非取其精氣所化。氣化所凝。如陰中蓄陽。以化而能歸于凝。凝而未離于化者乎。(若是則焉得以澀能固脫盡之)今所用石脂。惟赤者居多。以其甘溫合而得陽之化。又酸辛合而能散能收也。歷觀方書諸證之治。凡取其收澀者。未嘗不有化之用存于其中。就以瀉痢一證而言。如寒者溫藥散之。既借此以化血分之凝。而即為收澀。即熱者用寒藥祛熱。而亦不舍此味。蓋恐寒劑與熱乖忤。更借此氣化者。引寒導熱。是亦因化為收也。明于一證之寒熱皆宜。可推類以盡他證矣。又本經言其補髓。即繼之以益氣。不可謂其專入血分。但屬血分之病。由陽中之陰能行其化耳。蓋陽中之陰能行其化。是即可以益精而化髓。髓盈而氣益盛矣。方書有專取其補髓益氣者。如養氣丹震靈丹可據也。茲味非取其能收。蓋取其精氣之所化。而得化之精氣。有若凝為脂者。以對待渙散之氣。不能翕聚以為病者。是則猶非取其脂也。取其化脂之氣。能為渙散之氣用耳。即其能療腹痛腸 下利。可以思能化能收之功。不然腹痛 利。

    可僅僅以收為功也乎。即此以推。則其治女子崩漏。真是妙劑。蓋崩漏雖多屬虛。然有挾瘀者。或有挾熱者。此味可投之咸宜矣。本草別錄本其精氣之所凝為脂。遂明其有補髓之功。

    修真者雲。氣盛則精盈。茲品由氣化而脂凝。非由氣盛精盈之義乎。經雲。精成而腦髓生。

    故別錄首言益精。而後雲久服補髓也。又本草別錄。首雲養心氣。次即言益精。(心屬陽中之太陽。雖離中有坎。而陽實其主也。故曰養心氣。腎屬陰中之至陰。雖坎中有離。而陰實其主也。故曰益精。)人身坎離交媾之鄉。陰陽非渙然二也。修真者曰。氣盛則精盈。精盈則氣盛。是精與氣合一之義。心腎第為主耳。不得以氣專屬心。精專屬腎也。赤石脂能于陽中行陰之化以下歸。即于陰中致陽之化以上濟。陰陽不忒。而精乃益。甄氏故謂補五髒虛乏雲。

    繆氏。火熱暴注者不宜。滯下非的受寒邪。下利白積者。不宜。

    ﹝修治﹞ 凡使研如粉。新汲水飛過三次。曬干用。( ) 亦有火 水飛者。(瀕湖)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