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芳草部 當歸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陝蜀秦汶諸州多栽蒔為貨。以秦產頭尾圓色紫氣香肥潤者。為馬尾歸。最勝他處。

    尾大頭粗色白堅枯者。為 頭歸。止宜入發散藥。二八月采根。(瀕湖)川產者力剛而善攻。

    秦產者力柔而善補。(韓 )頭止血。尾破血。(凡藥根升而梢降。根在上。梢在下故也。血下脫者。其根能引之上行而止息。血凝澀者。其梢能引之下行而破散。)身和血。若全用。

    一破一止。亦和血也。使頭是一節硬實處。使尾是尖細處。(凡根 身半以上氣脈上行。身半以下氣脈下行。然則治上當用頭。治中用身。治下用尾。通治全用。匪獨當歸為然。他如柴防芩桔皆是。潔古)

    根甘而苦辛溫潤。氣濃于味。可升可降。陽中微陰。入手少陰足太陰厥陰經血分。按諸本草。一主養血。如溫中補諸不足。潤腸胃筋骨皮膚。女子漏下絕子。胎產備急。血虛及氣血昏亂。服之即定(男子亦然)之類。一主和血。如止熱痢腹痛。女子瀝血腰痛。除血刺痛及齒痛。又溫瘧寒熱之類。一主活血行血。如諸惡瘡瘍。跌僕血凝。並濕痹風證攣蜷。與客血內塞。宿血惡血瘕癖之類。證治不能概定。惟在引用合宜。當歸味苦。氣溫。臭香色紫。

    當入心為心之使藥。並入血分氣分。若只判入血。便失當歸本來面目矣。蓋血無氣煦。則不能營運經隧。灌溉周身。此味助氣之用。益血之體。其宣揚帥氣。能使氣血邪氣各歸于所當歸之地。故名。(此段血中有氣 之頤)諸血皆屬心。凡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故仲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用當歸之苦溫以助心血。(無己)此品為治血補虛。決取立效之藥。

    古方用療產後惡血上沖。取效無急于此。凡氣血昏亂者。服之即定。(陳承 以上二段養血)

    凡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之甘溫能和血。辛溫能散內寒。苦溫能助心散寒。使氣血各有所歸。

    (張元素)能逐瘀血。生新血。使血脈通暢。與氣並行。周流而不息。(虞摶 以上二段和血行血)全用。同人參黃 則補氣而生血。同牽牛大黃則行氣而破血。從桂附茱萸則熱。從大黃芒硝則寒。(好古 合下三段隨引用以歸血)血虛以人參石脂為佐。血熱以生地條芩為佐。不絕生化之源。(韓 )其氣疏暢無定。隨所引藥而為用。合川芎細辛之類。治血虛頭痛。眼痛齒痛。合諸血藥。入薏仁牛膝下行。治血不榮筋。腰痛足痿。合人參川烏烏藥薏仁。

    能榮表。治一身筋寒濕毒。合芍術地黃。能養血滋陰而補腎。合芍藥木香。能和肝而止痛。

    治痢。合鱉甲柴胡。定寒熱而除溫瘧。合遠志棗仁。則養心定悸。(門)同酒制黃連。可治心血虛熱。入四物湯。主婦人血分百病。加炒干姜炒黑豆澤蘭牛膝益母草蒲黃。治產後百病。

    同川芎人參。治難產及倒生。同紅花牛膝益母草蒲黃。治產後血上薄心。同地黃芍藥白膠續斷杜仲。治血閉無子。同桂枝術菊花牛膝主痹。同牛膝鱉甲橘皮生姜。治瘧在陰分。久不止。

    同棗仁遠志人參茯神。治心血虛。不得眠。同黃 二地芩連黃柏。治盜汗。同荊芥白芷川芎地黃。治破傷風。同牛膝杜仲續斷地黃鹿角屑桂。治一切折傷 跌。挫閃作疼。同地榆銀花滑石紅曲。治滯下純血。里急後重。凡傷胎去血。及產後崩中。金瘡拔牙。一切去血過多。

    心煩眩暈。悶絕不省人事。當歸二兩。川芎一兩。每用五錢。水七分。酒三分。煎七分。

    熱服。日再。內虛目暗。補氣養血。用當歸生曬六兩。附子火炮一兩。為末。煉蜜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名六一丸。大便不通。當歸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下。室女經閉。歸尾沒藥各一錢。為末。紅花浸酒。面北飲之。一日一服。墮胎下血不止。當歸焙一兩。蔥白一握。每服五錢。酒一盞半。煎八分。溫服。產難胎死或橫生倒生。用當歸三兩。

    川芎一兩。為末。先以大黑豆炒焦。入流水一盞。童便一盞。煎至一半。分為二服。未效再服。產後中風。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螈 。當歸荊芥穗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童便各少許。煎七分灌之。下咽即有生意。

    ﹝論﹞當歸味始甘。次苦。次辛。又復有甘。辛味烈。而甘則有始終相成者。夫甘為土味。乃氣血生化之地。甘歸于苦。苦火屬心。歸于血之所主也。苦而有辛。金味屬肺。因肺貫心脈以行呼吸。為血之所使也。夫血原于水而成于火。本腎脈之至肺。由肺而乃入心。是金合于火以孕水也。火因金而和于水則氣化。金孕水而親于火則血生。此辛繼于苦而味為最烈也。至其始便得甘者。即所謂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者。是終仍有甘者。即所謂中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蒸精液。化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者。是合而繹之。肺合于心而氣化。為血脈之所由始。肺合于脾而血化。為經脈之所由通。海藏判為血中氣藥者。以血所不足處。即有血之生氣以裕之潤之。血所乖阻處。又有血之化氣以和之行之耳。(如酒蒸治頭疼等證。是宜于上也。酒煎治小便出血等證。是宜于下也。酒調末和心腹刺痛。是宜于中也。又如治在腸胃。則主熱痢刮疼。治在經絡。則主中風攣蜷。治在筋骨。則主疼痛。治在皮膚。則療風癬。惟所主而使之。咸有所歸焉。)人身氣原于腎。而血乃原于心。是陽中生陰也。惟秦歸稟金氣獨濃。全得陽中生陰之化。原為血中氣藥。合于熟地。則能補髓。四物湯有因時加法。曰。倍當歸以迎春氣。倍川芎以迎夏氣。倍芍藥以迎秋。

    倍地黃以迎冬。用當歸以生一陽。用芍藥以生一陰。是當歸之甘苦辛而溫。可喻春生和氣。

    豈非血中履端之始乎。要知血原于水。而成于火。火為心氣。固陰陽合和而化之真氣。非偏于陽者也。偏于陽則有血虛而陽熾之病。血亦不得所歸矣。識此然後可以盡當歸之長。

    繆氏雲。辛溫行走。性潤滑腸。又其氣不宜于胃。故胃薄溏瀉者。並忌。血熱者不宜。

    即產後胎前。亦須慎用。

    ﹝修治﹞擇肥潤不枯燥者用。上行酒浸一宿。治表酒洗片時。血病酒蒸。有痰姜制。若入吐衄崩下藥中。須醋炒過。少少用之。多則反能動血。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