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芳草部 芎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種蒔者根形塊大。實而多脂。山生者細瘦辛苦。蜀產。名川芎。形塊堅重圓實。色黃不油。如雀腦。嚼之甘辛(其味甘辛。于用方合。)者上也。治血虛胎產病俱優。焦枯者不用。西芎產關中。色微青。專療偏頭痛。如產後血虛與氣虛者。俱不可服。其實大堅重。內外俱白。銼之成片者。亦西芎也。不入藥。台芎產浙江台州。止以散風驅濕。撫芎產江西撫州。小而中虛。惟開郁散氣寬胸走經絡之痛。皆非血虛所宜用。

    根味辛苦。性溫。氣濃味薄。浮而升。陽也。少陽本經引經藥。入手足厥陰氣分。生溫熟寒。(李當之)白芷為之使。畏黃連。主中風入腦。頭痛血虛。頭痛面上游風。脅風痛。

    療諸寒冷氣。心腹堅痛。寒痹筋攣緩急。破癥結宿血。養新血。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

    補風虛。開郁氣。行滯氣。燥濕止瀉痢。蜜丸治風痰。並一切癰疽諸瘡腫痛。長肉排膿。更治婦人血氣諸病。(諸本草)方書治目疾及耳鼻唇齒喉舌髭發。中風眩暈。中寒。傷濕傷勞倦郁。往來寒熱瘧。破傷風螈 。振顫癇痙。頸項強痛。虛勞自汗。盜汗虛煩。循衣撮空。

    譫妄驚悸。健忘不得臥。不能食。喘厥咳嗽嘔吐。喑。鼻衄耳衄。吐血蓄血。溲血下血諸見血證。心痛胃脕痛腰痛。腳氣鶴膝風。著痹痛痹行痹。消癉黃膽。痰飲水腫。脹滿泄瀉。滯下脫肛。大便不通。淋疝。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助清陽之氣。去濕氣在頭。故治諸經頭痛。

    (潔古)頭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經藥。太陽羌活。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術。

    厥陰吳萸。少陰細辛。(東垣)又頭痛甚者。加蔓荊子。頂與腦痛。用川芎。頭頂痛加 本。

    若有熱者不能治。別有清空之劑。(此二條專治風寒頭痛)芎 血中氣藥。扁鵲言。酸以其入肝也。(仲淳)肝苦急。以辛補之。故血虛者宜之。以辛散之。故氣郁者宜之。(瀕湖)味辛氣溫。但能升散。而不能下守。血貴寧靜。不貴燥動。四物用川芎以暢血中之氣。使血自生。非謂其能養血也。即癰疽及諸瘡腫痛藥中多用之者。以其入心而能散火邪耳。(丹溪)

    又郁在中焦。須撫芎開提其氣以升之。氣升則郁自降。故撫芎總解諸郁。直達三焦。為通陰陽氣血之使。治濕瀉藥中。每加麥曲芎 。其應如響。(即左傳治河魚腹疾意)血痢已通。

    而痛不止者。乃陰虧氣郁。加芎為佐。氣行血調。其病立止。合四物。加荊芥白芷白術甘草。

    治破傷風。冬月加桂枝。同當歸地黃芍藥干漆延胡五靈脂京三稜牡蠣粉。治血瘕。同白芷茜根黃 銀花生地。能排膿消瘀血。同甘菊當歸地黃天冬白芍炙草。專主血虛頭痛。火盛者加童便服。同歸尾桂心牛膝。治子死腹中。同續斷熟地白膠杜仲山萸五味人參黃 棗仁。治血崩久不止。風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鐘。煎五分。食前熱服。風熱上沖。頭目眩暈。或胸中不利。川芎槐子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用茶清調下。胸中不利。以水煎服。

    首風旋暈。及偏正頭疼。多汗惡風。胸膈痰飲。川芎一斤。天麻四兩。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崩中下血。晝夜不止。千金用川芎一兩。清酒一大盞。煎取五分。

    徐徐進之。聖惠加生地汁二合。

    ﹝論﹞芎 三月生苗。稟春氣已深。故溫。至八月始于根下結芎 。而以九十月采之。

    後時則虛惡。是又得金氣之全者。故其味由甘而辛。辛勝甘劣也。夫氣稟于溫以生。而味結于根下者。又辛甘之陽。所以氣濃升浮。合于人身天地之肺而至于極上。故茲物能暢真氣。

    亦即過用能散真氣也。遍閱方書主治。大抵能達陽于陰中。即能貫陰于陽中。始終在血分暢其氣者。故海藏專以益肝為言。而曰搜肝風。補肝血。潤肝燥。卻又言補風虛者。以血髒原屬風髒。惟能達陰中之陽。則風化斯行而諸寒冷氣自散也。明于陰中之陽不化。可以悟諸血證之治悉本風虛。明于風虛之義。又可以悟肝風並肝血虛肝氣燥之故矣。抑何以並入手厥陰氣分。蓋肝之上行而媾于肺。肺即媾于肝而下行。其下行者乃合于足厥陰同氣之心包絡以生血焉。總以全肝之用而已。人身清陽能升。濁陰能降。此氣化血生之原也。芎 上至巔頂。

    下至血海。不惟握升降清濁之樞以為化原。實能由風髒血髒之化機以為生育。故治血虛頭痛為聖藥。至于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以及吐衄溺血。皆可推風虛之義以治之。惟風淫者不任受耳。總之。陽陷陰中及陽不能暢陰之證。此味乃所宜投。如下之陰虛不守而陽僭于上。及上之陽盛而陰不能為之主者。妄投適以滋害。寧止于久服乃散真氣哉。(用川芎止欲其暢陰。不可用之虛陰。暢陰虛陰之異。粗工多不致察。)芎 之治。在目為最。即頭痛猶次之。以肝開竅于目。而人身六氣之首。惟風司之。肝固風髒。又即血髒也。本此風升之元氣。以達陰中之陽而上行。(此經所謂通天者生之本也)即俾陽中之陰皆暢。而血和于氣以化。是所謂目得血而能視者也。(玩此則于補風虛之義更暢)更取消癉之腎瀝散以為腎氣虛損者。用磁石為君。卻以芎 及麥冬為臣。其他益陰氣滋陰血之味止為佐。可知元氣為陰中之陽。而芎 之與麥冬為臣者。固就陰中透陽之義也。是則在下行者。必裕陰而乃透其陽以上。在上凡病上盛下虛。火炎咳嘔。咽干口燥。發熱渴煩。及自汗易汗盜汗者。法咸忌之。(仲淳)骨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