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谷部 粟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古者粟為黍稷粱秫之總稱。今之粟。古時但呼為粱。後人又專以粱之細者名粟。(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長粒粗者。為粱。穗小而毛短粒細者。為粟。(又)

    粟米即小米。味咸而淡。氣微寒。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治反胃益氣。益丹田。補虛損。

    難化 降胃火 消化。湯飲不下。用粟米半升。杵粉水丸。梧子大七枚。煮熟。入少鹽雲。納醋中吞之。得下便已。﹝論﹞粟之味咸而淡。在諸谷中。有水土合德之義。內經言脾宜食咸。蓋謂脾合于腎之陰。

    由胃以歸于腎乎。所雲能養腎為勝。以其賦有陽氣。則淡滲胃冷者。不宜多食。(藏器)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