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喬木部 杜仲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味辛甘微苦。氣平而溫。氣薄味濃。降也。入足少陰厥陰經。 肝經氣分藥。 主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 。治腎勞腰脊攣。腳中酸疼。不欲踐地。(此陰不得陽以運者)除腎冷 。潤肝燥。補肝經風虛。 能使筋骨相著。(東垣)

    雖溫而不助火。(士材) 色紫而潤。氣溫平而和陽。味辛甘而裕陰。故能由腎而致肝之功用若此。(瀕湖)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杜仲辛甘具足。正能解肝腎之所苦。而補其不足者。 同牛膝枸杞子續斷白膠地黃山藥五味子菟絲子黃柏。治腎虛腰痛。及下部軟弱無力。 胎孕三四月慣墮者。于兩月前。以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

    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干。為末。以山藥末五六兩糊丸。梧子大。空心米飲下。 少年新娶得腳軟病疼甚。作腳氣治不效。用杜仲一兩。每半酒半水煎服。取愈。

    ﹝論﹞ 杜仲味先辛。次甘。又次苦。甘不敵辛。而苦則微甚。以辛始而以苦終。是苦乃辛甘歸宿之地。而引辛甘致其用者。固在苦也。苦屬火。苦所就下之火。即元氣。茲味由辛甘而苦。是其歸于中五之沖氣者。皆降而濃育乎陰中之陽也。即其色紫。非下就相火之一證乎。夫三焦元氣。上下際蟠。(水中有火。乃腎中元氣。而三焦布之。) 茲何以獨致其用于下。蓋中土之甘。化歸于腎。而天氣之辛化。又因中土而歸之。則所謂益元陽。致津液者。

    其 總之。此味功用。全以元氣為本。(身半以下。腰膝與腳。皆借此陰中元陽以為張弛之主。

    至于療墮胎。尤以化為主。不徒恃形器之相維也。) 本經所謂益精氣強志。皆不離元氣而言。但于陰中生陽。即于陽中含陰。非偏于陽者。(非偏于補陽。故茲味以益精氣為主。精氣益則筋骨自堅。)經故謂其氣平。李氏亦雲溫而不助火也。抑三焦元氣即腎氣。乃又言其為肝經氣分藥者。以肝本腎為化原。而還為腎暢其化育之用。試參東垣能使筋骨相著一語。

    則可見肝之化原在腎。而腎之資益在肝。此味由腎益肝。即由肝資腎。故得筋骨相著。肝之借以致其氣化者此耳。非謂其更入肝也。(能補腎中元氣。即是肝經氣分藥。即是能補風虛潤肝燥藥。肝燥者何。元陽虛而風木之真氣不達。故燥急也。)藉非本于三焦之元氣。陰中生陽。陽中含陰。其能使風虛肝燥胥以受益乎。至如陰下癢濕。小便余瀝。皆陽氣之不周于陰也。雖貴其脂潤。而取用在皮。亦可以思矣。審此則凡陰虛以為腰痛者。猶當酌而施之矣。甄權療腎冷 腰痛。日華子治腎勞腰脊攣。夫冷與勞。皆屬腎氣之虛。腎中元陽虛。即有腰痛脊攣之證。亦即有陽虛而病于風之證。蓋陽虛而並。不能達陰。故病于風。即海藏所謂風虛也。又所謂肝燥者。即陽不得致于肝。而陰亦不得隨之以至肝也。陰陽合一之義。可于茲味見一班。惟由益腎以致肝。比于石棗(即山萸肉)之先溫肝以助腎者有異耳。

    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知柏同入。(仲淳)

    ﹝修治﹞削去粗皮。每一斤。用酥一兩。蜜三兩。和涂火炙。以盡為度。一法。用酒炒斷絲。以漸取屑。方不焦。 濃而實者。能強筋骨。用面炒去絲。童便浸七日。新瓦焙干為末。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