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喬木部 槐

類別︰子部 作者︰清•楊時泰 書名︰本草述鉤元

    處處有之。四五月開赭黃花。六七月結黑褐實。作莢如連珠。奇數者為貴。

    x實 x(俗呼槐角)

    槐實當分為二。實本出莢中。若搗莢作煎者。當言莢。莢中子大如豆。堅而紫色者。為實。其用要皆疏導風熱而已。(衍義)

    苦酸咸寒。氣薄味濃。純陰也。入足厥陰氣分。兼入手足陽明經。 主治潤肝燥。疏導風熱。久服益氣明目。除熱淚。頭腦心胸間熱風煩悶。風眩欲倒。心頭吐涎如醉。漾漾如車船上者。並治口齒風。涼大腸。治五痔瘡 。 苦寒純陰。為涼血要品。 折嫩房角。作湯代茗。主頭風明目補腦。 以子入冬月牛膽中漬之。陰干百日。每食後吞一枚。久之明目通神。白發返黑。有痔及下血者。尤宜服之。

    x花 x 味苦。色黃。氣涼。手足陽明足厥陰血分藥。 主涼大腸。治腸風瀉血。五痔便血血痢。並崩中漏下。又治胃脕卒痛。殺腹髒蛔蟲。 大腸下血。槐花荊芥穗等分。為末。酒服一錢匕。 又方。柏葉三錢。槐花六錢。煎湯。日服。 又方。槐花枳殼等分。炒存性。為末。新汲水服二錢。 血崩不止。槐花三兩。黃芩二兩。為末。每服五錢。酒一碗。銅秤錘一枚。桑柴火燒紅。浸入酒內。調服。忌口。 下血血崩。槐花一兩。棕灰五錢。鹽一錢。水三鐘。煎減半服。

    ﹝論﹞ 疏風之劑多燥血。涼血之味未必能疏風。何以涼血疏風。槐花實兼擅其用。蓋因氣寒味苦。復有酸咸。苦咸應入血分。況導之以酸。而更合于寒。固是入肝涼血之劑。而好古乃以為肝經氣分藥。其義大可參也。周禮四時取火。冬取槐檀。淮南子雲。老槐生火。

    天元主物簿雲。老槐生丹。然則花與實皆曰純陰者。固純乎陰之為用。以成其陽之能化也。

    所以涼血熱。即以疏導風熱。風木出地。原乘陰以出而達乎陽者也。不然。槐實之用。何以上至極頂。而能補腦去頭風明目乎。(別錄所言益氣良不謬)第此乃足厥陰正劑。何以涼大腸。曰。乙與庚合。是足厥陰之所首及者。試取涼血諸味相較。則此味不獨乙庚相合。蓋先有金木相媾之義焉。何則。諸陰不至于首。唯厥陰與督脈會于巔。以其陰中有陽也。督為陽氣之元。肺為陽氣之主。風淫為邪。乃陽之戾氣也。如血涼而風靜。是陰中真陽與天氣合和。

    所以補腦去頭風明目也。既由木而上媾于金矣。肺大腸固為表里。其乙庚相合之用。不更為親切乎。 (有因風郁于胃以為大腸病者。以風升屬乙木。其氣郁于胃而不得達。則應歸于大腸以為病。蓋乙庚原相合。而足陽明胃與大腸更相上下也。風病則血病。風之郁者其本。

    至血燥以為病者其標。此不宜純用寒劑。以風升之氣。即元氣故耳。)夫肝血熱甚則風生。

    迸入腸胃。以此藥對待之。可見其益統歸陽明。而于乙庚之合尤切。蓋陽明燥金也。燥者陰欲達而不即達也。風歸腸胃。則益其燥。在大腸之主津者尤病。(凡風木不得上達。則其不能媾于金者。定反而刑土。以其無所歸也。風病則血燥。血燥則隨風而入腸胃以為病矣。在血熱而化風者亦然。) 甚而燥熱合濕。致傷陰陽之絡以病血溢。惟茲味由純陰以涼血。乃能達其陰而燥平。燥平則陽得合陰以為用。而收令行矣。此腸風瀉血所以奏功歟。故花之用在涼諸血。而下血尤有專功。實結于秋。似得金氣而疏導風熱為勝。以實之苦遜于花。而咸亦少遜。不能不稍為差等也。(如不少異。何以腸風黑散。花實並用。)抑花開于夏。何以涼血較勝。蓋當至陽之化育。而得鐘純陰之性味。正與血之原于水而成于火者合也。且氣味苦平。平亦辛也。統悉斯義。可以知其能矣。 又用以涼血。而卻為氣分藥者。陽出于陰中也。

    肝為從陰達陽。乃陰氣首出之髒。而司風木之化者。此樹結實于六七月。時值土金遞旺。能令肝髒血涼。且俾肝氣得所養。所以久服而目明且益氣也。

    槐性苦寒。凡虛寒脾胃作瀉。及陰虛血熱而非實熱者。外證雖同。卻不宜服。(仲淳)

    ﹝修治﹞ 槐實微炒用。 槐花未開時采收。陳久者良。 揀淨。酒浸微炒。若以止血。

    須 x枝 x 氣味苦平。 洗瘡及痔核並陰囊下濕癢。 青枝燒瀝。涂癬。 黑。揩牙去蟲。 八月斷大枝。候生嫩葉。煮汁釀酒。療大風痿痹甚效。 灸痔法。以槐枝濃煎湯。先洗痔。便以艾灸其上。七壯。以知為度。昔有患痔乘騾。其痔大劇。狀如胡瓜。熱氣如火。至驛。僵僕。用此法灸至三五壯。忽覺熱氣一道入腸中。因大轉瀉。先血後穢。其痛甚楚。瀉後。遂失胡瓜所在。

    x膠 x 氣味苦寒。 治一切風。化涎。肝髒風筋脈抽掣。急風口噤。四肢不收頑痹。或毒風周身如蟲行。或破傷風口眼偏斜。腰背強硬。 湯散丸煎。或雜諸藥。任用。


如果你對本草述鉤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述鉤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