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詩五言 還舊居

類別︰集部 作者︰(晉)陶洲明 書名︰陶淵明集

    [說明]

    此詩約作于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陶淵明五十三歲。

    詩題”舊居”指柴桑舊居。陶淵明始居柴桑,約四十一歲時遷居于上京。

    在上京居六年,又遷居南村。詩人居上京時。尚常往來于柴桑之間,所以此

    詩說“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然遷至南村後,已多年未回柴桑。這次

    回到闊別已久的柴桑故地,見物是人非,大有滄桑之悲。在感慨萬千之中,

    尤覺歲月易逝。人生無常,于是寫下這首淒涼哀怨的詩歌。

    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1)。

    今日始復來,惻愴多所悲(2)。

    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3)。

    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4),

    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5)。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6)。

    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7)。

    撥置且莫念,一筋聊可揮(8)。

    [注釋]

    (1)疇昔︰往昔,從前。疇︰語助詞,無義。時間約為義熙元年(405),詩人由彭澤歸田那一

    年,從舊居柴桑遷往上京居住。上京︰地名,當距柴桑舊居不遠,六載︰即詩人在上京居住的時間。

    去還歸︰謂常來常往。指經常回柴桑探望。

    (2)今日︰指寫此詩的時間,始復來︰詩人由上京遷居南村後,已多年(約為七年)未回柴桑舊

    居,所以稱這次返回為“始復來”,惻愴(c  chu ng 測創)︰淒傷悲痛。

    (3)阡陌︰田間小路,這里指農田。不移舊︰沒有改變原先的樣子。邑屋︰村莊房舍,或時非︰

    有的與從前不同。

    (4)履歷︰所經過之處,周︰全,遍。鄰老︰鄰居家的老人。罕復遺︰很少有還活著的。

    (5)往跡︰過去的蹤跡,有處︰有些地方。依依︰依戀不舍的樣子。

    (6)流幻︰流動變幻,指人生漂流動蕩,蹤跡不定,百年中︰即指人的一生,寒轡日相推︰寒來

    暑往,日月相互交替,形容歲月流逝得很快。

    (7)大化盡︰指生命結束。大化︰原指人生的變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

    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後遂以“大化”作為生命的代稱,氣力︰指體力。不及︰不待。

    衰︰衰竭。古人以五十歲為入衰之年。《禮記?王制》︰“五十始衰。”詩人此時已五十余歲。這兩

    句是說,我常擔心死亡到來,還沒等我體力完全衰竭。

    (8)撥置︰猶棄置,放在一邊,揮︰一飲而盡的動作。

    ﹝譯文﹞

    從前家莊上京時,

    六載之間常來歸。

    時隔多年今再來,

    淒涼哀痛多傷悲。

    田地未改舊模樣,

    村舍時有面目非。

    故居四周走訪遍,

    鄰里老人少存遺。

    漫步尋覓舊蹤跡,

    不時使我情戀依。

    人生漂蕩多變幻,

    寒來暑往歲月催。

    常恐生命忽終止,

    身體氣力未盡衰。

    拋開此事莫再想,

    姑且飲酒干此杯。


如果你對陶淵明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陶淵明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