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疾病 癲狂七十六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元御 書名︰靈樞懸解

    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候之于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止。

    陰盛則癲,病在肺腎,金水旺也,陽盛則狂,病在肝心,木火旺也。而皆緣土濕,土氣燥運,則四維不病也。心主喜,肝主怒,腎主恐,肺主悲,先不樂,水勝火也。頭重痛,濁氣上逆也。視舉,瞳子高也。目赤,火刑肺也。甚者,發作之極。已而煩心,君火失根而上逆也。顏,庭也。天庭。取手太陽、支正、小海,手陽明偏歷、溫溜,手太陰太淵、列缺,瀉其血中之邪,血色變而止。

    癲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陽明太陽,左強者攻其右,右強者攻其左,血變而止。

    啼者,肺之聲也。呼者,肝之聲也。喘者,肺氣逆也。悸者,心下動也。癲狂之病,皆生驚悸,膽木失根,驚悸乃作,實則為狂,虛則為癲也。左強攻右,右強攻左,所謂繆刺也。

    癲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陽陽明、太陰、手太陽,血變而止。

    反僵脊痛,足太陽行身之背,其脈急也,取足太陽之委陽、飛揚、僕參、金門。太陽寒水泛濫,脾胃二土必濕,取足陽明之三里、解溪,足太陰之隱白、公孫,泄其濕也。取手太陽者,丙火化氣于寒水,足太陽之上源也。

    治癲疾者,常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之有過者瀉之,置其血于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壯。窮骨者, 骨也。

    瓠,瓠蘆,壺。酒器也。以瓠蘆為壺也。 骨,尾 骨,督脈之長強也。

    骨癲疾者,、齒、諸腧、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音坎。

    鬢旁曰。、齒、諸腧、分肉皆滿,邪氣充塞也。骨居,形肉脫,骨獨居也。嘔多沃沫,胃敗而氣逆也。氣下泄,脾敗而氣陷也,是以不治。

    筋癲疾者,身卷孿,急大,刺項大經之大杼脈。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身卷攣,筋縮急也。急大,脈弦浮也。項大經之大杼脈,足太陽穴也。

    脈癲疾者,暴僕,四肢之脈皆脹而縱,脈滿,盡刺之出血,不滿,灸之挾項太陽,灸帶脈,于腰相去三寸,諸分肉本腧。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癲疾,疾發如狂者,死不治。

    脈滿者,邪盛,故刺之,不滿者,正虛,故灸之。挾項太陽。足太陽之天柱、大杼,帶脈,足少陽穴,少陽行于兩脅,其穴與腰相去三寸,是皆宜灸之穴,及諸分肉本腧之不滿者,悉宜灸之,癲疾,發作如狂者,陽根盡脫,升泄無歸,故死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憂饑,治之,取手太陰、陽明及取足太陰、陽明,血變而止。

    取手足太陰、陽明,泄其濕也。

    狂始發,少臥不饑,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舌下、少陰。視之盛者,皆取之,不盛者,釋之也。

    舌下,任脈之廉泉也。少陰,手少陰之神門、少沖也。

    狂言,驚,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

    恐傷腎氣,君相失根,故病驚狂笑歌。

    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陽、太陰、陽明、足太陰、頭、兩。

    肝主呼,驚呼不寧者,肝氣怯少也。

    狂者多食,善見鬼神,善笑而不發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陰、太陽、陽明,後取手太陰、太陽、陽明。

    大喜傷心,君相升泄,則善笑。

    狂而新發,未應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動脈及盛者,見血,有頃已,不已,以法治之,灸 骨二十壯。

    曲泉,足厥陰穴。


如果你對靈樞懸解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靈樞懸解》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