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肝燥

類別︰子部 作者︰清•費伯雄 書名︰校注醫醇剩義

    肝受燥熱,則血分枯槁,筋縮爪干,涵木養營湯主之。

    涵木養營湯(自制)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人參(一錢) 白芍(一錢) 棗仁(一錢五分炒研) 秦艽(一錢) 麥冬(一錢五分) 木瓜(一錢) 五味子(五分) 當歸(二錢) 紅棗(十枚) 桑枝(一尺)

    此方以二地滋水涵木;以歸、芍潤燥養營;以棗仁合生脈,酸甘化陰,制丙火而收散失之氣液。重用紅棗以緩肝之急;木瓜以收胃氣之散失;合秦艽、桑枝舒筋,以肝主筋也。祖怡注。

    肝受燥涼,血澀不行,筋短脅痛,當歸潤燥湯主之。

    當歸潤燥湯(自制)

    歸身(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 紅花(五分) 木瓜(一錢) 秦艽(一錢)丹參(二錢) 牛膝(二錢) 川斷(二錢) 獨活(一錢) 橘餅(四錢) 紅棗(十枚)

    歸、芍、棗養營,秦艽、木瓜舒筋,用法與前第五方意同。再加丹參、紅花養血活血。筋縮必先見于足,故用中風證中之川斷、獨活、牛膝,而以橘餅調和肝胃。此方重在肝受燥涼而血行澀滯,故重用養營活血以暢通之。祖怡注。


如果你對校注醫醇剩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校注醫醇剩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