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脾燥

類別︰子部 作者︰清•費伯雄 書名︰校注醫醇剩義

    脾本喜燥,但燥熱太過,則為焦土,而生機將息,令人體疲便硬,反不思食,此正如亢旱之時,赤地千里,禾稼不生也,澤下湯主之。

    澤下湯(自制)

    人參(一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生地(六錢) 白甦子(三錢)大麻仁(三錢) 石斛(三錢) 山藥(三錢) 料豆(三錢) 紅棗(十枚)

    參、棗、歸、芍,脾家血分藥,與涵木養營湯同。以肝藏血,脾統血也。生地與山藥、料豆同用,有補脾及腎之意,所以命名澤下。石斛有咸味者,亦能滋腎,因脾燥必吸腎陰。氣血虛之便硬,反不思食,無攻瀉之可進,麻仁、甦子油多潤腸,不妨氣血,最為穩著。祖怡注。


如果你對校注醫醇剩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校注醫醇剩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