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衍部 八十二  蹙ヾ

類別︰子部 作者︰揭暄(明) 書名︰兵經百篇

    原文︰

    謀于心曰計,力可為曰能。從心運者虛,見諸為者實。有能則能計ゝ,即半計而亦可生計;無能則無從計,而善計皆空籌,空籌非計也。計必計所能,不惟攻擊能,戰守能,即走、降、死亦必要之能。故善兵者,審國勢己力,師武財賦,較于敵以立計。英雄善計者而有束手之時,無用武之地,勢不足而能不在耳。蹙之者,于勢能未展之日,則俯首受制。無計之計,止有一避;無智之智,止有一拙;無能之能,暫用一屈。角而利,爪而距ゞ,不可蹙矣!

    注釋︰

    ヾ     蹙(c ):窘迫.這里指形勢不利時地退避之計.   ゝ計:原無此字,據天蔚書社增。

    ゞ距:雞地附足骨,搏斗時用以擊刺對方.       

    譯文︰

    在心里籌劃的方案叫做計,有力量將計付諸實施的叫“能”。還在心里謀劃的為虛,見諸于行動的為實。有了實施能力就能制定計劃,即便是計劃不成熟也能使其完善。沒有實施能力就無從計議,再好的計劃也只能是空籌劃,而空籌劃並不是真正的計。制定計劃必須考慮自己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這不光指攻擊能力,作戰防守能力,即使是敗走、投降、戰死等也要有必要的能力。因此,善于用兵的人,要查明本國的力量、軍事戰備以及經濟實力等情況,並與敵人進行比較後再來制定相應的對策。不過,即使是多謀善斷的英雄,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也有才華難以施展的情況,這是由于形勢不足為和能力喪失的緣故。窘迫的人,他潛在的力量不能施展時,就只有處處受制。無計可施時所想出的辦法,就只有躲避這一招;沒有智慧所想出的計謀,就只能是笨拙的方法;沒有能力所能做的,就只有屈服于人。像有的動物那樣,有角並且很鋒利,有爪並能對敵擊刺,這時就不會再窘迫了。


如果你對兵經百篇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兵經百篇》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