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類別︰子部 作者︰老子 書名︰道德經

    [原文]

    將欲取ヾ天下而為ゝ之,吾見其不得已ゞ。天下神器々,不可為也,不可執也ぁ。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あ,故無敗,故無失。夫ぃ物い或行或隨ぅ;或覷或吹う;或強或羸 ;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

    [譯文]

    想要治理天下,卻又要用強制的辦法,我看他不能夠達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聖的,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願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否則用強力統治天下,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願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否則用強力紡治天下,就一定會失敗;強力把持天下,就一定會失去天下。因此,聖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把持,所以不會被拋棄。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後隨,有輕噓有急吹,有的剛強,有的贏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聖人要除去那種極端、奢侈的、過度的措施法度。

    [注釋]

    1、取︰為、治理。

    2、為︰指有為,靠強力去做。

    3、不得己︰達不到、得不到。

    4、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聖的物。

    5、執︰掌握、執掌。

    6、無為︰順應自然而不強制。

    7、夫︰一本作“故”。

    8、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

    9、隨︰跟隨、順從。

    10、覷︰輕聲和緩地吐氣。吹︰急吐氣。

    11、贏︰贏弱、虛弱。

    12、或載或隳︰載,安穩。隳,危險。

    13、泰︰極、太。

    [引語]

    要平日可以看作老子論“無為”之治,對于“有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即“有為”必然招致失敗,“有為”就是以自己的主觀意志去做違背客觀規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據為已有。事實上,老子所講的“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也不是在客觀現實面前無能為力。他在這里說,如果以強力而有所作為或以暴力統治人民,都將是自取滅亡,世間無論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間的差異性和特殊性是客觀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張意志強加于人,而采取某些強制措施。理想的統治者往往能夠順任自然、不強制、不苛求,因勢利導,遵循客觀規律。

    [評析]

    在《道德經》里,老子多處談到統治者應行“無為”之治。他極力宣傳“無為”的政治思想,主張一切都要順應自然,因應物性,希望那些得“道”的統治者治國安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極端,不要存奢望,不要好大喜功。


如果你對道德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道德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