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園池包括山川園池,是屬于最高統治階層的私房財富。它的規模大,而且遍布全國
各地,又不納入國家賦稅之中;因此,園池的收入,是一筆很大的數字,連國家的賦稅,也不能與之
比擬。這筆收入,除了為抗擊侵擾的戰爭提供經費外,對鞏固封建中央集權制,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文學的爭園池,除了破壞抗擊侵擾之外,還想把園池奪歸豪民手中,以造成混亂局面。桑弘羊則堅持
“如之何其可”的寸步不讓的嚴峻態度,堅決主張政治、經濟力量集中于中央政權。
大夫曰︰諸侯以國為家,其憂在內。天子以八極為境ヾ,其慮在外。故
宇小者用菲ゝ,功巨者用大。是以縣官開園池,總山海,致利以助貢賦,修
溝渠,立諸農ゞ,廣田牧々,盛苑囿ぁ。太僕、水衡、少府、大農、歲課諸
入田牧之利,池 之假あ,及北邊置任田官ぃ,以贍諸用,而猶未足。今欲
罷之,絕其源,杜其流,上下俱殫い,困乏之應也,雖好省事節用,如之何
其可也?
【注釋】
ヾ八極︰八方極遠的地方。這里指全國的疆域而言。
ゝ宇︰上下四方。這里指管轄的地方。
ゞ諸農︰指大司農屬官。
々“牧”原作“收”,今據王先謙說校改。
ぁ苑囿︰飼養禽畜、種植樹木的園子。苑有牆,囿無牆。
あ池 之假︰池 ,池,水塘。 ,禁苑。(用竹籬笆圍繞起來,禁止人民入內),假,
指園池出租所得的稅收。
ぃ及北邊置任田官,原重“任”字,今據盧文說刪。田官︰屯田官。
い殫︰枯竭,盡。
【譯文】
大夫說︰諸侯以封國為家,所擔心的是內憂。天子以八方遠地為界,所擔心的是外患。所以國
家的領土狹小的,所需的財用就少,事情繁多的,需要的財用就大。所以朝廷開闢園池,統一管理山
海,把所得到的財利用來補助征稅的不足,並興修水利,廣泛發展農、林、畜牧業。太僕、水衡、少
府、大司農等官吏,每年把各項賦稅收上來,包括農業、畜牧業的賦稅,園池的租稅,加上設置在北
部邊疆管理農業的官員收入的賦稅,以此供給各方面的支出,這樣還感到不充足。現在你們要廢除這
些制度,這就斷絕了收入的來源,堵塞了稅收的渠道,使上而朝廷、下而百姓的財用全部枯竭,造成
貧困。你們雖然喜歡少做事情,節約費用,但這種做法怎麼能行呢?
文學曰︰古者制地足以養民(1),民足以承其上。千乘之國,百里之地,
公侯伯子男,各充其求,贍其欲。秦兼萬國之地,有四海之富,而意不贍,
非宇小而用菲,嗜欲多而下不堪其求也(2)。語曰︰“廚有腐肉,國有饑民,
廄有肥馬,路有 人(3)。”今狗馬之養,蟲獸之食,豈特腐肉肥馬之費哉(4)!
無用之官,不急之作,服淫侈之變,無功而衣食縣官者眾,是以上不足而下
困乏也。今不減除其本而欲贍其末,設機利,造田畜,與百姓爭薦草(5),與
商賈爭市利,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國家也。夫男耕女績,天下之大業也。故古
者分地而處之,制田畝而事之(6)。是以業無不食之地,國無乏作之民,今縣
官之多張苑囿(7)、公田、池澤,公家有鄣假之名(8),而利歸權家。三輔迫
近于山、河(9),地狹人眾,四方並湊,粟米薪菜,不能相贍。公田轉假,桑
榆菜果不殖,地力不盡。愚以為非。先帝之開苑囿池 ,可賦歸之于民,縣
官租稅而已。假稅殊名,其實一也。夫如是,匹夫之力,盡于南畝,匹婦之
力,盡力麻 10)。田野闢,麻 危 蟶舷戮閶 11),何困乏之有矣?
大夫默然,視其丞相、御史。
【注釋】
(1)制地︰按照規定分配給農民土地。這里指井田制度。
(2)“嗜”原作“者”。《御覽》三六引作“嗜”,今據改正。“嗜”原作“耆”,與“者”形
近,因而致訛。
(3)文本《孟子•梁惠王篇》上,而字句略有不同。“ 同“餒”,饑餓。
(4)“肥馬”原作“秣馬”。此句“腐肉肥馬”俱承上文“廚有腐肉,廄有肥馬”而言,不
能一承一不承,今為改正。
(5)薦草︰茂盛的牧草。
(6)“制”原作“利”,今據郭沫若說改正。
(7)王先謙認為︰“之”字為衍文。
(8)鄣假︰“鄣”同“障”,遮蔽。這里指國家控制出租的山澤田園。
(9)三輔︰西漢時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合稱為三輔。山河︰山,指華山。河,指黃河。
(10)麻 舐櫚男壑輳 豢 芻 喚 怠U飫鎦阜鬧 br />
(11)衍︰富足。
【譯文】
文學說︰古時候實行井田制足以養活百姓,百姓足以供奉天子。諸侯有千輛戰車,方圓百里的
土地,公、侯、伯、子、男的要求和欲望,也都可以得到充分滿足。秦朝兼並了各國的土地,有天下
的財富,但還感到供應不足,並不是它的地方小而用得少,而是貪得無厭,百姓不堪忍受它的苛刻要
求。有道是︰“廚房里有腐爛的肉,國內有饑餓的百姓,馬棚里有肥壯的馬匹,路旁有挨餓的人。”
現在國家飼養狗馬奇蟲猛獸,它們吃的東西,難道僅僅是腐爛的肉和養馬的費用嗎?國家設置沒有用
的官吏,做一些不急需的事情,使風氣變得奢侈腐化起來,沒有功勞而享受著朝廷的俸祿的人很多,
因此造成朝廷費用不足,百姓貧困。現在不從根本上解決,反而想從枝節上做文章,設立鹽、鐵官營,
發展林、畜牧業,這不是發揚君主的仁德和輔助國家的辦法。男子耕田,女人織布,這是天下的根本
大業。所以古時候的土地用分封的辦法來管理,按照井田制行事。因此,國家沒有不產糧的土地,也
沒有無事做的百姓。現在朝廷開設了許多苑囿、公田、池澤,朝廷有出租收稅的虛名,實際上財利都
落到官吏手里。三輔地區靠著華山、黃河,地少人多,四面八方的人都匯集在這里,造成糧食、柴禾、
蔬菜都供不應求。出租的公田、桑樹、榆樹、蔬菜、果木都不能種植,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我們認
為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主張把武帝所開設的園林池塘,分給百姓(指豪民),朝廷只是征稅就行了。
這樣,只是租稅和賦稅名稱不一樣,國家都可以收得財稅。要是這樣,男人可以盡力種田,婦女可以
盡力紡織。荒田得到開闢,麻絲得到紡織,朝廷百姓部富足有余,哪里還會有貧困呢?
大夫默不作聲,眼睜睜地看著丞相、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