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輕重第十四

類別︰子部 作者︰桓寬(漢) 書名︰鹽鐵論

    【題解】輕重之學,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政治、經濟理論,內容包括比較廣泛,舉凡古代

    封建國家權衡輕重所采取的政治、經濟、財政、貿易的政策或措施,均屬于這一理論的應用範疇。這

    次鹽、鐵會議中,突出地反映了漢武帝所制定的政策,是多方面地采取了輕重理論的;而桑弘羊則輔

    佐漢武帝推行輕重政策,取得輝煌的成就。

    御史進曰︰昔太公封于營丘ヾ,闢草萊而居焉。地薄人少,于是通利末

    之道,極女工之巧ゝ。是以鄰國交于齊,財畜貨殖,世為強國。管仲相桓公,

    襲先君之業,行輕重之變,南服強楚而霸諸侯。今大夫君修太公ゞ、桓、管

    之術,總一鹽、鐵,通山川之利而萬物殖。是以縣官用饒足,民不困乏,本

    末並利,上下俱足。此籌計之所致,非獨耕桑農業也。

    【注釋】

    ヾ太公封于營丘︰姜子牙幫助周武王滅商,西周政權建立以後,他受封于營丘(今山東省昌樂

    縣東南)。

    ゝ女工︰一作“女紅”,音義並同,指女子所從事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

    ゞ大夫君︰原作“大夫各”,今據姚鼐、黃季剛說校改。漢人習慣稱御史大夫為“大夫君”,

    《國用篇》的“大夫各”也是“大夫君”之誤,是指桑弘羊

    【譯文】

    御史進言道︰從前姜太公受封在營丘,開闢荒地,定居下來,土地貧瘠,人口稀少,于是采取

    措施,大力發展工商業,竭力提高女工紡織水平。因此鄰國都來和齊國進行貿易往來,齊國的物資財

    富不斷增長,從那時起,齊國就跨入強國的行列了。管仲輔佐齊桓公的時候,繼承齊國前代國君的事

    業,運用輕重理論,指導經濟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于是制服了南方強大的楚國而成為天下諸

    侯的霸主。現在咱們的大夫君學習姜太公、齊桓公、管仲的辦法,統籌鹽、鐵官營,開發山川資源,

    物資一天天地豐富起來。因此,朝廷費用充足,百姓也不窮困,農業和工商業都得到發展,朝廷和百

    姓都相應地富足起來了。所有這些,都是善于籌劃計算的結果,並不是光靠種田養蠶專搞農業所能取

    得的。

    文學曰︰禮義者,國之基也,而權利者,政之殘也。孔子曰︰“能以禮

    讓為國乎,何有ヾ?”伊尹、太公以百里興其君,管仲專于桓公,以千乘之

    齊而不能至于王,其所務非也。故功名隳壞而道不濟。當此之時,諸侯莫能

    以德,而爭于公利ゝ,故以權相傾。今天下合為一家,利末惡欲行?淫巧惡

    欲施?大夫君以心計策國用,構諸侯,參以酒榷,咸陽、孔僅增以鹽、鐵,

    江充ゞ、楊可之等々,各以鋒銳,言利末之事析秋毫ぁ,可為無間矣。非特

    管仲設九府あ,徼山海也。然而國家衰耗,城廓空虛。故非崇仁義無以化民,

    非力本農無以富邦也。

    【注釋】

    ヾ文見《論語•里仁篇》。

    ゝ“公利”原作“公私”,今據陳遵默說校改。

    ゞ江充︰漢時邯鄲人,字次倩,本名齊。漢武帝時擔任直指繡衣使者,發現貴族、皇帝的近臣

    過分奢侈越制,就沒收其車馬,本人充軍。史稱“江充禁服”。事見《漢書•江充傳》。

    々“楊可”,原作“耕谷”,今據張敦仁說校改。漢武帝時,楊可主持“告緡”(揭發隱瞞財

    產而偷漏財產稅的商人)事務。打擊了豪強富商,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ぁ秋毫,動物秋天所換的細毛。析秋毫︰把動物細小的秋天的毛分開,比喻很微小的利益也沒

    放過。

    あ九府︰指管仲輔助齊桓公時設立的鑄錢、存錢的機構。

    【譯文】

    文學說︰禮義是治國的根基,而憑借權力追求財利就會使國家衰敗。孔子說︰“能用禮讓來治

    理國家,那還有什麼困難呢?”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太公在只有百里封疆的情況下,幫助君王打下

    了江山,管仲十分為齊桓公所信任,卻不能使齊國這樣強大的國家諸侯成為帝王,因為他所推行的治

    國方法是錯誤的。所以管仲的功名毀壞,他的主張也不能實行。當時,諸侯沒有一個推行仁德,而是

    爭先恐後追逐名利,所以都利用權力互相傾軋。現在,天下統一,合為一家了,還去搞工商業干什麼?

    還去提高工藝水平干什麼?大夫君善于精打細算,籌劃國用,還在諸侯身上打主意,加之酒類專賣,

    東郭咸陽、孔僅又搞起鹽、鐵官營,江充、楊可這幫人大打出手,分析起工商業賺錢的門道,真是明

    察秋毫,可以說是沒有毫發的遺漏了。這些措施,不過是管仲的設立九府來搜刮山海的財富而已。然

    而,國家虛耗,城市蕭條。所以,不崇尚禮義就不能敦化百姓,不大力發展農業,就不能富強國家。

    御史曰︰水有獺而池魚勞ヾ,國有強御而齊民消。故茂林之下無豐草,

    大塊之間無美苗。夫理國之道,除穢鋤豪ゝ,然後百姓均平,各安其宇ゞ。

    張廷尉論定律令々,明法以繩天下,誅奸猾,絕並兼之徒。而強不凌弱,眾

    不暴寡。大夫君運籌策ぁ,建國用,籠天下鹽,鐵諸利,以排富商大賈,買

    官贖罪,損有余,補不足,以齊黎民。是以兵革東西征伐,賦斂不增而用足。

    夫損益之事,賢者所睹,非眾人之所知也。

    【注釋】

    ヾ獺(bian ta)︰獺的一種,生活于水中,以食魚為生。“”一作“■”。

    ゝ穢︰本指雜草,這里比喻奸邪的人。

    ゞ宇︰房屋,這里作“居”字講。

    々張廷尉︰即張湯,漢代杜縣(今陵西省興平縣)人,漢武帝時歷任廷尉、御吏大夫,曾與趙

    禹共同修訂法律,為朱買臣等所陷害,自殺。事見《史記•酷吏傳》。

    ぁ“君”原誤作“各”,上文“大夫君以心計策國用”,下文“上大夫君與治粟都尉管領大農

    事”,均作“大夫君”,今據改正。

    【譯文】

    御史說︰池塘里有獺,魚類就不得安寧,國家有了豪強惡霸,百姓就吃盡苦頭。所以,茂密

    的樹林下沒有繁盛的青草,大土塊里長不出好的禾苗。治理國家的方法,首先要肅清奸邪,鏟除豪強,

    這樣,百姓才能貧富均平,安居樂業。張廷尉修改法令,用嚴法來治理天下,制裁奸商惡霸,消滅兼

    並土地的歹徒,使力強的不敢欺負力弱的,人多的不敢欺凌人少的。大夫君想方設法,籌積國家費用,

    壟斷天下鹽、鐵等項利益,以排擠富商大賈的勢力,用買官、贖罪的辦法,來削減有錢的人,補貼貧

    乏的人,從而使百姓貧富平均。所以用兵東征西討,沒有增加稅收而費用仍然充足。但是,損彼益此

    之道,聰明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不是你們這些儒生所能理解的。

    文學曰︰扁鵲撫息脈而知疾所由生ヾ,陽氣盛,則損之而調陰,寒氣盛,

    則損之而調陽,是以氣脈調和,而邪氣無所留矣。夫拙醫不知脈理之腠ゝ,

    血氣之分,妄刺而無益于疾,傷肌膚而已矣。今欲損有余,補不足,富者愈

    富,貧者愈貧矣。嚴法任刑,欲以禁暴止奸,而奸猶不止,意者非扁鵲之用

    針石ゞ,故眾人未得其職也々。

    【注釋】

    ヾ撫︰按。息脈︰今又稱脈息,脈搏。撫息脈,診脈。

    ゝ脈理之腠︰指脈理的分布。腠,肌肉的紋理。

    ゞ針石︰古時針灸用的石針。這里引申為治療方法。

    々未得其職︰就是“未得其所”的意思。

    【譯文】

    文學說︰扁鵲按脈就知道疾病發生的原因,陽氣太旺了,就使之減弱來調理陰氣,寒氣太盛了,

    就使之減弱來調理陽氣,于是氣脈調和,而陰陽不正之氣就不會停留在身上危害人們的健康了。不高

    明的醫生,不懂得脈絡的結構和血氣的分別,胡亂刺針,對于疾病沒有一點好處,只是讓皮膚和肌肉

    受一番傷害而已。如今要想減損有余的,補助不足的,結果也只能是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單靠嚴峻

    的刑罰,以為這樣就可以禁止強暴,防範奸邪,可是作好犯科的事情,還是層出不窮。是不是你們所

    采取的方法,不像扁鵲使用針石治病一樣,所以廣大人民都未得其所。

    御史曰︰周之建國也,蓋千八百諸侯ヾ。其後,強吞弱,大兼小,並為

    六國。六國連兵結難數百年,內拒敵國,外攘四夷。由此觀之,兵甲不休,

    戰伐不乏,軍旅外奉,倉庫內實。今以天下之富,海內之財,百郡之貢,非

    特齊、魯之畜,趙魏之庫也。計委量入ゝ,雖急用之,宜無乏絕之時ゞ。顧

    大農等以術體躬稼々,則後稷之烈,軍四出而用不繼,非天之財少也。用針

    石,調陰陽ぁ,均有無,補不足,亦非也。上大夫君與治粟都尉管領大農事

    あ,灸刺稽滯,開利百脈,是以萬物流通,而縣官富實。當此之時,四方征

    暴亂,車甲之費,克獲之賞,以億萬計,皆贍大司農。此皆扁鵲之力,而鹽、

    鐵之福也。

    【注釋】

    ヾ《漢書•賈山傳》︰“昔者,周蓋千八百國。”蓋,大概。

    ゝ計委量入︰根據收入,計劃開支。委,支出。

    ゞ宜︰應該。

    々漢人行文,凡以“顧”字置于句首的,一般都作“特”字解。躬稼,親自參加耕作。

    ぁ“陰陽”二字原無,今據上文意補。《水旱篇》︰“陰陽調,星辰理,風雨時。”《執務篇》︰

    “陰陽調,風雨時。”又︰“調陰陽而息盜賊。”皆足為證。

    あ張敦仁曰︰“按‘與’當作‘為’。《平準書》、《食貨志》皆雲︰‘而桑弘羊為治粟都尉

    領大農。’(元封元年)可證。”陳遵默曰︰“與,以也,不必破字。”

    【譯文】

    御史說︰周朝建國時,大概有千八百個諸侯。以後,強國吞滅弱國,大國兼並小國,合並成為

    六國。六國時代,興兵打仗,延續了數百年,對內抗拒敵國,對外抵御四方少數民族的侵猶。從這些

    可以看到,雖然不斷興兵,戰爭頻繁,但是,外頭軍糧不曾欠缺,國內倉庫仍然充實。現在,擁有天

    下的財富,海內的資源,各地郡縣進貢的東西,豈止像齊、楚的貯藏,楚、魏的庫存。根據收入,計

    劃支出,就是有緊急的費用,也應該沒有困難的時候。大司農等官員千方百計地發展農業,並親自參

    加田間勞動,以後稷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但是,四方出兵,經費不能繼續供應,這不是因為財富

    少的問題。猶之乎用針石治療疾病,亂刺一通,我們在搞平均有無,找補不足方面、工作沒有做好的

    關系。咱們上大夫君當治粟都尉,管理大農事的時候,大大整頓一番,就像用針灸治療滯積,使全身

    血脈流通一樣,所以各地方萬物暢通,國家府庫充實。那時候,軍隊四出征伐暴亂,兵器的開支,戰

    功的賞賜,費用以億萬計算,全靠大司農供應。這都是具有扁鵲那樣的本領,也是鹽、鐵官營帶來的

    幸福啊。

    文學曰︰邊郡山居谷處,陰陽不和,寒凍裂地,沖風飄鹵ヾ,沙石凝積,

    地勢無所宜。中國,天地之中,陰陽之際也,日月經其南,斗極出其北ゝ,

    含眾和之氣,產育庶物。今去而侵邊,多斥不毛寒苦之地ゞ,是猶棄江皋河

    濱々,而田于嶺阪菹澤也ぁ。轉倉廩之委,飛府庫之財あ,以給邊民。中國

    困于徭賦,邊民苦于戍御。力耕不便種糴ぃ,無桑麻之利,仰中國絲絮而後

    衣之,皮裘蒙毛い,曾不足蓋形,夏不失復ぅ,冬不離窟。父子夫婦內藏于

    專室土圜之中う。中外空虛,扁鵲何力?而鹽、鐵何福也?

    【注釋】

    ヾ沖風飄鹵︰形容風刮得很大,把鹽堿地上的鹽堿都吹起來了。沖,猛烈。鹵,堿土。

    ゝ斗極︰北斗星,由七顆在北方聚成斗形的星組成,故名。

    ゞ不毛︰不生長五谷及其他植物。

    々江皋河濱︰江皋,江邊的高地。河濱,河邊。

    ぁ嶺阪菹澤︰嶺阪,高嶺山坡。菹澤,沼澤地。

    あ飛︰快速運輸。語見《漢書•主父偃傳》。

    ぃ糴︰原意為買糧食,這里指莊稼。

    い皮裘蒙毛︰皮裘,皮襖。蒙毛,亂糟糟的樣子。《詩•邶風•旄丘》︰“狐裘蒙戎。”《史

    記•晉世家》︰“狐裘蒙茸。”《集解》︰“服虔曰︰‘蒙茸,以言亂貌。’”《正義》︰“蒙茸,

    言狼藉也。”“蒙毛”、“蒙戎”、“蒙茸”,義同。

    ぅ“復”︰同“■”,從崖上挖洞,如今天陝北的窯洞。

    う專室︰特小的房子。見《淮南子•本經篇》高誘注。《貧富篇》及《取下篇》又作“專屋”,

    義同。義圜︰四面用土牆蓋的房子。

    【譯文】

    文學說︰邊遠的郡縣,地處荒山空谷,氣候不正常,寒冬臘月,地凍天寒,狂 襲來,飛砂走

    石,彌望亂石流沙,沒有一塊適于人們生活的地方。咱們中原地區,地處天地之中,氣候適宜,日月

    從南邊運行,北斗星在北方升起。四季溫和,萬物繁殖。如今,離開內地而遠到邊疆,去開拓寸草不

    生、冰天雪地的地方,這就好比放棄河畔江邊肥沃的土地,而去耕種山坡、沼澤地帶一樣。運輸庫存

    糧食,加快遞送錢財來供給邊疆軍民。內地人民肩負著徭役賦稅的重擔,邊地軍民忍受著守衛邊疆的

    折磨。邊地苦寒,努力耕種也不長莊稼,又不適于種植桑麻,全靠內地供給絲綢和棉絮才有衣穿,穿

    的皮襖,亂糟糟的,還遮蓋不著身體。嚴寒盛暑,都呆在窯洞里,全家男女老少擠在一個小小的所謂

    屋子里。你們造成中原和邊郡的空虛,請問扁鵲有什麼本領,鹽、鐵官營又帶來了什麼幸福呢?


如果你對鹽鐵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鹽鐵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