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殊路第二十一

類別︰子部 作者︰桓寬(漢) 書名︰鹽鐵論

    【題解】“殊路”就是不同道路的意思。這個詞又見後《雜論篇》、《史記•禮書》、《漢

    書•武帝紀》元朔六年及元狩六年詔文等篇,乃當時習用語。此篇就孔子弟子在維護奴隸主貴族政權、

    反對新興地主階段革新事件中,“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的問題,展開辯論。其實,無論是宰我,

    還是子路,一個反對田常奪權,一個參加衛國內訌,他們的死,殊路而同歸,都是為維護和復闢奴隸

    制而賣命。

    大夫曰︰七十子躬受聖人之術,有名列于孔子之門,皆諸侯卿相之才,

    可南面者數人雲ヾ。政事者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ゝ。宰我秉事,有

    寵于齊,田常作難,道不行,身死庭中,簡公殺于檀台ゞ。子路仕衛,孔悝

    作亂,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衛々;子貢、子皋遁逃,不能死其難ぁ。食人

    之祿不能更あ,處人尊官不能存,何其厚于己而薄于君哉?同門共業,自以

    為知古今之義,明君臣之禮。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ぃ,何道之悖也?

    【注釋】

    ヾ南面︰古代國君听政,面向南面,故稱國君為南面。這里是執政的意思。《論語•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即此文所本。《說苑•修文篇》︰“孔子言雍也可使南面,南面者,

    天子也。”正嘉本、太玄書室本、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雲”作“可”,屬下為句。案作“雲”

    是,“雲”者,語助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如是羹且美,錢布且易雲也。”《史記•封禪

    書》用“雲”字作語助詞者,無慮十余處,如“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諸神祠皆聚雲”,“文公

    獲若石雲”,“其聲殷雲”,用法正與此同。

    ゝ《論語•先進篇》︰“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

    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ゞ宰我︰即宰予,字子我,魯人,孔丘弟子。田常︰春秋末期新興地主階級代表,他適應封建

    勢力的需要,在齊國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符合人民的願望,贏得了齊國人民的擁護,(見《左傳•昭

    公三年》晏子答叔向的一段話)終于在公元前481 年殺了齊簡公,掌握了齊國的政權。在這次斗爭中,

    宰我參加了反對田常奪權的斗爭,終于被田常殺掉了。田常殺宰我事,《韓非子•難言篇》寫道︰“宰

    予不免于田常。”李斯《上二世書》寫道︰“田常為簡公臣,下得百姓,陰取齊國,殺宰予于庭,

    即弒簡公于朝。”(史記•李斯傳)《呂氏春秋•慎勢篇》寫道︰“陳成常果攻宰予于庭中,而弒簡

    公于朝。”《史記•仲尼弟子傳》寫道︰“宰我為臨淄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

    《說苑•正諫篇》寫道︰“田常果攻宰予于庭,弒簡公于朝。”這些,都和本書相合。檀台︰古台名,

    故址在今山東省臨淄縣東北。

    々子路仕衛︰仲由字,孔丘弟子,時為衛大夫孔悝的邑宰。衛太子蕢聵即蒯聵,因得罪南子,

    出亡在外,國人立其弟轍,是為出公。蕢聵與孔悝勾結,率其家人襲擊出公,出公出奔,而蕢聵入立,

    是為莊公。當孔悝攻出公時,子路在外,聞之馳歸。遇子羔出衛城門,告知子路出公已走,門已關閉,

    要他趕快離開,不要空受其禍。子路說︰“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去後,子路乘有人進城,隨之

    而入。即往見蕢聵,蕢聵與孔悝登台。子路將焚台,蕢聵乃使人下攻子路,殺之。事見《史記•仲尼

    弟子列傳》及《左傳•哀公十五年》。菹(zu)︰剁成肉醬。子路死時被蕢聵剁成肉醬,見《禮記•檀

    弓篇上》。

    ぁ子皋︰即子羔,孔丘弟子高柴字。

    あ更︰償還,報答。

    ぃ二三子︰猶如說你們或他們。這里是他們(諸弟子)的意思。

    【譯文】

    大夫說︰七十弟子親身接受孔丘的教育,他們都名列為孔丘的門徒,號稱具有諸侯卿相的才能,

    可以執政的也有好幾個。學政事的有冉有、季路,能說會道的有宰我、子貢。宰我在齊國主持政事,

    曾受到齊簡公的寵幸,田常造反,孔丘的治國之道行不通了,宰我死在庭堂上,齊簡公也被殺死在檀

    台。子路在衛國做官,孔悝作亂,子路不能拯救國君出走,被剁成肉醬;子貢、子羔都逃離衛國,不

    能為國殉難。接受別人的俸祿卻不能報答,做了人家的大官卻不能維護人家的生存,為何那樣只顧自

    己而不管別人呢?他們同樣是孔丘的門徒,又是為著相同的事業,自以為通曉古今治國之道,懂得君

    臣的禮節。結果卻是死的死、逃的逃,他們走的道路各不相同,為什麼都違背了孔丘的治國之道呢?

    文學曰︰宋殤公知孔父之賢而不早任ヾ,故身死。魯莊知季有之賢ゝ,

    授之政晚而國亂。衛君近佞遠賢,子路居蒲ゞ,孔悝為政。簡公不听宰我而

    漏其謀。是以二君身被放殺,而禍及忠臣。二子者有事而不與其謀,故可以

    死,可以生,去止其義一也。晏嬰不死崔、慶之難々,不可謂不義。微子去

    殷之亂,可謂不仁乎ぁ?

    【注釋】

    ヾ“殤”原作“襄”,今據盧文、張敦仁說校改。宋殤公,穆公兄宣公子,名與夷,在位10

    年(公元前719—公元前710 年),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即孔丘的先祖孔父嘉,是宋殤公時的大

    夫。

    ゝ魯莊︰即魯莊公,名同,在位32 年(公元前693—公元前662 年)。莊公有三弟,長慶父、

    次叔牙、次季有。莊公病,欲立子班(《左傳》作“子般”)為嗣,叔牙欲立慶父。季友則以死保證

    擁立子班,並設計毒死叔牙。莊公卒,季友立子班為君。慶父使人刺殺子班而立莊公子開為」  蹲br />
    傳》作“閔公”)。季友奔陳,引起國亂。季有︰即季友,“有”、“友”通假。

    ゞ蒲︰春秋時衛國地名,在今河南省長垣縣。

    々晏嬰不死崔、慶之難︰公元前548 年,齊國大臣崔杼和慶封合謀殺死齊莊公,另立齊景公。

    晏嬰當時在齊國做官,听說齊莊公被殺,哭了一場,並說︰“君王若是為國而死,我一定為你赴難。

    但如今為私仇而死,我不能赴難。”事詳《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及《史記•齊世家》。

    ぁ《論語•微子篇》︰“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譯文】

    文學說︰宋殤公知道孔父嘉的賢能而沒有及早任用他,所以被殺死了。魯莊公知道季有的賢能,

    但因授政太晚而引起國家的內亂。衛出公親幸佞臣,疏遠賢臣,使子路居住在薄地,讓孔悝當權。齊

    簡公不听宰我的規勸,因而泄漏了密謀。所以衛出公被驅逐,齊簡公被殺死,也連累了忠臣。子貢、

    子羔沒有參與孔悝作亂的事,所以他們可以為國君而死去,也可以逃生,其死生去留,意義都是一樣

    的。晏嬰沒有死于崔杼、慶封之難,不能說他不守禮義。微子因紂王的淫亂而離開殷,能說是不仁嗎?

    大夫曰︰至美素璞(1),物莫能飾也(2)。至賢保真,偽文莫能增也。故

    金玉不琢,美珠不畫。今仲由、冉求無檀柘之材(3),隋、和之璞(4),而強

    文之,譬若雕朽木而礪刀(5),飾嫫母(6),畫土人也。被以五色,斐然成

    章(7),及遭行潦流波(8),則沮矣(9)。夫重懷古道,枕藉詩書(10),危不能

    安,亂不能治,郵里逐雞,雞亦無黨也(11)。

    【注釋】

    (1)素璞︰未經雕刻的玉石。

    (2)楊沂孫曰︰“‘物’上當有“偽’字。”

    (3)檀柘之材︰比喻棟梁之材。檀、柘是兩種木質好的喬木。

    (4)隋、和之璞︰傳說中春秋時隋侯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的玉石。這里比

    喻純潔的道德。

    (5)《論語•公冶長篇》︰“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

    牆,不可g也。’”礪︰磨。(yan)刀︰鈍刀。

    (6)嫫母︰傳說中的丑婦。

    (7)《論語•公治長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斐然︰有文

    采的樣子。成章︰條理分明可觀。

    (8)《左傳•隱公三年》︰“潢污行潦之水。”《正義》引服虔曰︰“行

    潦,道路之水。”

    (9)沮︰敗壞。

    (10)枕藉︰即枕頭和墊席,這里作動詞用。枕藉詩書,比喻全身躺在詩

    書上面,這里指儒生死讀儒家經典。

    (11)“雞亦無黨也”的“雞”原作“難”。黃季剛認為︰“疑當和‘鄰

    里逐雞,雞亦無黨也。’連雞不能俱棲,明無黨矣。”案“郵”字不必改,

    黃改“難”為“雞”,可從。釋“黨”為“朋黨”之“黨”,則未確。“連

    雞不能俱棲”之說,見《戰國策•秦策上》,引此為喻,與上文文意不屬。

    此處“黨”字,仍是“里黨”、“鄉黨”之黨,這里是說,郵里之間之雞,

    雖被人亂逐,亦能各識其家而競入也。是以“逐雞”取譬“御民”。荀悅《申

    鑒•政體篇》︰“睹孺子之驅雞也,而見御民之方。孺子驅雞者,急則驚,

    緩則滯,方其北也,遽要之則折而過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則折而過北,迫

    則飛,疏則放,忘閑則比之,流緩而不安則食之,不驅之驅,驅之至者也,

    志安則循路而入路。”蓋漢時談“御民”之術,自有“驅雞”之喻,故前則

    桑弘羊,後則荀悅,都得據以為言也。

    【譯文】

    大夫說︰最美好的未經雕刻的玉石,用不著以虛偽的東西去裝飾它。最有才能和品德的人,虛

    偽的文飾不能增加其光彩。所以貴重的玉不需要雕刻,美好的珠不需要描畫。現在仲由、冉求不是棟

    梁之材,又沒有明珠寶玉般的美德,而硬要加以文飾,如同刻朽木、磨純刀、裝飾丑婦、刻畫土人一

    樣(白費力氣)。即使涂上五顏六色,十分美觀,但一被流水沖刷,便原形畢露了。你們稱頌古代的

    治國之道,搬弄詩書,國家危亡時不能使之平安,出了亂子不能治理,而郵里之間的雞,雖被人亂逐,

    還能各識其家而競入呢!

    文學曰︰非學無以治身,非禮無以輔德。和氏之璞,天下之美寶也,待

    諸之工而後明ヾ。毛嬙ゝ,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澤脂粉而後容。周公,天

    下之至聖人也,待賢師學問而後通。今齊世庸士之人,不好學問,專以己之

    愚而荷負巨任,若無楫舳濟江海而遭大風ゞ,漂沒于百仞之淵,東流無崖之

    川々,安得沮而止乎?

    【注釋】

    ヾ(lan)諸,原作“鑒識”,今據張敦仁說校改。諸︰治玉的砂石。《淮南子•說山訓》︰

    “玉待諸而成器。”

    ゝ毛嬙︰古代傳說的美女,一說越王的美姬。

    ゞ楫︰船槳。舳︰船後掌舵處,這里指舵。

    々“崖”通作“涯”。無涯︰沒有邊際。

    【譯文】

    文學說︰不學習,無法管理自己,不懂禮,無法輔佐德政。和氏之璧,是天下的珍貴寶物,但

    要有治玉的工匠才能辨明其真實價值。毛嬙,是天下的美女,也要靠涂抹胭脂和香粉才能顯示出她的

    美容。周公,是天下最大的聖人,也要向賢明的老師學習才精通各種事物的道理的。如今世上那些庸

    俗的人,不好好學習,武斷地用自己的愚見去承擔巨大的任務,如同沒有槳和舵的船渡江海遇到大風

    一樣,漂沒在百丈深淵中,向東流入無邊無際的大海,哪里能只是毀壞而止呢?

    大夫曰︰性有剛柔,形有好惡。聖人能因而不能改。孔子外變二三子之

    服,而不能革其心。故子路解長劍,去危冠,屈節于夫子之門ヾ,然攝齊師

    友ゝ,行行爾ゞ,鄙心猶存。宰予晝寢,欲損三年之喪々。孔子曰︰“糞土

    之牆,不可g也”,“若由不得其死然ぁ。”故內無其質而外學其文,雖有

    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故良師不能飾戚施あ,香澤不能化嫫母

    也。

    【注釋】

    ヾ子路好長劍,經與孔丘兩次辯論,最後決定棄去。事見《說苑•建本篇》及《貴德篇》。又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豚,陵暴孔子。經孔丘設禮誘導,才肯儒服委質,請為弟

    子。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危冠︰高聳的帽子。

    ゝ攝齊,提起衣服的下擺,表示恭敬。齊,古代衣服的下擺。

    ゞ《論語•先進篇》︰“子路行行如也。”行行爾︰剛強的樣子。

    々《論語•公冶長篇》︰“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g也,于予與

    何誅!’”三年之喪︰古時父母死了,規定要守喪三年。宰予認為太長,只要一年就夠了。孔丘罵宰

    予“不仁”。事見《論語•陽貨篇》。

    ぁ“若由不得其死然”,語出《論語•先進篇》。由,子路名。

    あ戚施︰解見《非鞅篇》注釋。

    【譯文】

    大夫說︰人的性格有剛強和柔弱的不同,形貌有美麗和丑陋的區別。聖人也只能因勢利導而不

    能改變它。孔丘只能從外表改變他幾個門徒的服裝,而不能改變他們的本質。所以子路解下身上的長

    劍,摘掉高聳的帽子,拜倒在孔丘門下,恭恭敬敬地對待老師、同學,表面上裝出一副剛強的樣子,

    內心里卻藏著粗鄙的念頭。宰我在白天听孔丘講課時睡大覺,又想廢除父母死後守孝三年的禮節,孔

    丘就說︰“像糞土一樣的牆壁粉刷不得”,“和仲由一樣不得好死”。所以,沒有好的本質,而只學

    些外表的東西,雖然有賢師良友,就像在油脂上繪畫和冰上雕刻一樣,浪費時間,徒勞無功。再好的

    美容師也不能把駝背的缺陷掩飾起來,涂脂抹粉也不能使丑婦變得漂亮。

    文學曰︰西子蒙以不潔ヾ,鄙夫掩鼻;惡人盛飾,可以宗祀上帝。使二

    子不涉聖人之門,不免為窮夫,安得卿大夫之名ゝ?故砥所以致于刃ゞ,學

    所以盡其才也。孔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々!”故人事加則為宗廟器

    ぁ,否則斯養之爨材あ。干、越之鋌不厲ぃ,匹夫賤之;工人施巧,人主服

    而朝也。夫丑者自以為姣,故飾い;愚者自以為知,故不學。觀笑在己而不

    自知,不好用人,自是之過也。

    【注釋】

    ヾ“曰西子”三字原無,今補。從這里的文勢看,上文是大夫之言,這里是文學之言,應當有

    “曰”字,“蒙”上的“西子”的二字,據《孟子•離婁篇下》︰“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

    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這里正用《孟子》之文,應當有“西子”二字。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越王勾踐為吳所敗,乃令範蠡獻西施于吳,吳王夫差悅其美,迷惑

    忘政,後卒被滅于越。吳亡後,西施復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事見《吳越春秋》。

    ゝ卿大夫之名︰指子路曾為衛國蒲大夫,宰予曾為齊臨淄大夫而言。

    ゞ砥︰磨刀石。這里是磨刀的意思。

    々語見《論語•雍也篇》。觚(g&)︰盛酒的器具。

    ぁ“人事”原作“事人”,今據張敦仁說乙正。

    あ“爨材”原作“才”,今據孫詒讓說校改。爨(cuan)材︰燒火的柴禾。

    ぃ干、越︰即吳、越。見《荀子•勸學篇》楊注。鋌(ting)︰未加工的銅鐵。這里指初鑄

    成尚未加工的劍。

    い張之象本、沈延銓本、金蟠本“飾”上有“不”字。

    【譯文】

    文學說︰西施雖美,蒙上污穢的東西,庸俗鄙陋的人見了她要捂著鼻子走過;而面貌丑陋的人

    盛裝打扮,可以去參加宗族祭祀上帝的禮儀。子路、宰我若不到孔丘門下學習,難免成為窮夫,哪能

    得到卿大夫的稱號呢?因此磨刀是為了刀刃鋒利,學習是為了充分發揮人的才能。孔子說︰“觚不像

    觚的樣子,這也算觚嗎?這也算觚嗎?”所以,好木頭只有經過人的加工才能成為宗廟里的祭器,否

    則,只能當燒火做飯用的劈柴。吳、越的銅鐵不經過加工,誰也看不起;經過巧匠加工(成寶劍),

    連國君都願意佩戴著它上朝。丑人自以為美,所以要求和美人一樣地盛裝打扮;愚昧的人自以為知道

    的多,所以不學習。別人看了好笑,(好笑的原因)在自己身上,而自己還不知道,不喜歡任用別人,

    這是自以為是的過失啊。


如果你對鹽鐵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鹽鐵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