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崇禮第三十七

類別︰子部 作者︰桓寬(漢) 書名︰鹽鐵論

    【題解】本篇就接待少數民族客人的禮節問題,展開辯論。賢良認為“王者崇禮施德,上

    仁義而賤怪力”。“喻德示威,惟賢臣良相,不在犬馬珍怪”。大夫以為“列羽旄,陳戌馬,所以示

    威武;奇蟲珍怪,所以示懷廣遠、明盛德,遠國莫不至”。

    大夫曰︰飾幾杖ヾ,修樽俎ゝ,為賓,非為主也。炫耀奇怪,所以陳四

    夷ゞ,非為民也。夫家人有客,尚有倡優奇變之樂々,而況縣官乎?故列羽

    旄ぁ,陳戎馬,所以示威武あ;奇蟲珍怪,所以示懷廣遠、明盛德,遠國莫

    不至也。

    【注釋】

    ヾ幾杖︰古時敬老的物品。幾,憑依的小桌;杖,拐杖。

    ゝ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ゞ陳四夷︰即擺給四方少數民族的人看。陳,擺列。

    々倡優︰這里指音樂戲劇。奇變︰即今天的雜技魔術。

    ぁ羽︰雉雞尾。古代用它裝飾旌旗。羽旄,這里指儀仗。

    あ“所”字原無,今據上下文例補。

    【譯文】

    大夫說︰裝飾幾杖,擺設樽俎,是為了招待賓客,而不是為了主人。炫耀奇珍異寶,是擺給四

    方民族看的,不是為了自己的百姓。百姓家里來了客人,還用音樂戲劇和雜技魔術來招待,何況朝廷

    呢?所以,擺列出儀杖,陳列軍馬,是為了顯示威武;展出奇獸珍禽,是表示朝廷關懷遠方的部族,

    表明朝廷的英明德政,以致遠方的國家都來朝拜。

    賢良曰︰王者崇禮施德,上仁義而賤怪力,故聖人絕而不言(1)。孔子曰︰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不可棄也(2)。”今萬方絕國之君奉贄獻

    者(3),懷天子之盛德,而欲觀中國之禮儀。故設明堂、闢雍以示之(4),楊

    干戚(5),昭雅、頌以風之(6)。今乃以玩好不用之器(7),奇蟲不畜之獸,角

    抵諸戲(8),炫耀之物陳夸之,殆與周公之待遠方殊(9)。昔周公處謙以卑士,

    執禮以治天下(10),辭越裳之贄(11),見恭讓之禮也(12);既,與入文王之

    廟,是見大孝之禮也。目睹威儀干戚之容,耳听清歌雅、頌之聲,心充至德,

    欣然以歸。此四夷所以慕義內附,非重譯狄來觀猛獸熊羆也(13)。夫犀象

    兕虎,南夷之所多也;騾驢駝,北狄之常畜也。中國所鮮,外國賤之。南

    越以孔雀珥門戶(14),昆山之旁,以玉璞抵烏鵲。今貴人之所賤,珍人之所

    饒,非所以厚中國,明盛德也。隋、和,世之名寶也(15),而不能安危存亡。

    故喻德示威,惟賢臣良相,不在犬馬珍怪。是以聖王以賢為寶,不以珠玉為

    寶。昔晏子修之樽俎之間,而折沖乎千里;不能者,雖隋、和滿篋無益于存

    亡。

    【注釋】

    (1)《論語•述而篇》︰“子不語︰怪、力、亂、神。”絕而不言︰就是不語的意思。

    (2)《論語•衛靈公篇》︰“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又

    《子路篇》︰“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這里是

    把兩處文字合並引用。

    (3)萬方︰多方,表示眾多。絕國︰極遠的國家。贄︰古代外國君長初次朝見本國

    君長所送的禮物。奉贄獻,就是進貢的意思。

    (4)明堂︰古代天子朝見諸侯的地方。也可以用來舉行頒獎、養老、教學、選士等之用。闢雍︰

    周代設立的高等學府的名稱。後來做為高等學府的稱呼。

    (5)揚干戚︰古代一種手拿兵器的舞蹈。揚,飛揚,引申為舞。干,盾。戚,斧。

    (6)風︰教化,感化。

    (7)“乃”下原無“以”字,今據《治要》引補。

    (8)角抵︰古代二人互相角斗的技藝。

    (9)殆︰句首語氣詞。大概、恐怕的意思。

    (10)此句原作“執禮以治下天下”。盧文曰︰“上‘下’字衍。”今據盧說刪上“下”字。

    (11)越裳︰古國名,故地在今越南南方。周成王時,越裳國曾派使者來中國。

    (12)“也”字原無。今據王先謙說訂補。

    (13)狄︰古代對翻譯西方民族語言人的稱呼。見《禮記•王制篇》。

    (14)珥︰本指古代女子耳朵上的玉制裝飾品,這里是裝飾的意思。

    (15)“世”字原無。今據王先謙說校補。

    【譯文】

    賢良說︰治理國家的人應該崇尚禮義,施行恩德,重視仁義而鄙視怪異、暴力,所以孔子從來

    不談這些。孔子說︰“說話要誠實信用,行動要莊重嚴肅,即使到蠻、貊那樣的地方,也是不能丟棄

    的。”現在四面八方很偏遠的地區的君主都帶著禮物來進貢,是被皇上的聖德所感動,而想看看我們

    的禮儀。所以應該設置明堂、闢雍給他們看,跳起干戚舞蹈,演唱雅、頌歌曲來感化他們。今天卻拿

    那些只供玩賞、沒有實用的東西,奇異而不易喂養的動物,摔跤之類的游戲和光彩奪目的物品,陳列

    出來夸耀自己,這恐怕和周公對待遠方客人的方式不一樣。過去周公謙虛地對待地位低下的人,用周

    禮來治理天下,自己不收越裳的進見禮,表現出恭讓的禮儀;行禮完畢後,將禮品供獻到文王的祠堂

    里,這是要他們見到大孝的禮節啊。來賓親眼看到干戚舞的盛容,耳听清新的雅、頌歌聲,心中充滿

    了聖德,高高興興地回去了。這就是四方的民族之所以仰慕仁義而親近歸附的原因,並不是經過反復

    翻譯來看猛魯熊羆的。犀牛、大象和老虎,南方多的是;騾、驢、駱駝,是北方常見的牲畜。內地很

    稀罕,而外族人卻認為很平常。兩廣人用孔雀的翠羽來裝飾門戶,昆侖山附近的人,用玉石來投擲烏

    鴉、喜鵲。現在看重人家不稀罕的東西,把別人平常的東西當作寶貝,這不是熱愛漢朝以表明朝廷的

    盛德。隋侯之珠、和氏之璧,都是世間有名的寶貝,但對國家的安危存亡沒有什麼幫助。所以,要想

    顯示國家的盛德和威望,只有賢臣良相,並不在于狗馬之類的珍禽異獸。因之聖明的帝王把賢人作為

    寶貝,不把珠玉當寶貝。過去晏子在宴會上講究禮義,使千里之外的晉軍退卻;沒有能耐的人,就是

    有滿箱子隋侯珠、和氏璧,對國家的存亡也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大夫曰︰晏子相齊三君ヾ,崔、慶無道ゝ,劫其君,亂其國,靈公國圍

    ゞ;莊公弒死々;景公之時,晉人來改ぁ,取垂都あ,舉臨淄,邊邑削,城

    郭焚,宮室隳,寶器盡ぃ,何沖之所能折乎?由此觀之,賢良所言,賢人為

    寶,則損益無輕重也。

    【注釋】

    ヾ三君;指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

    ゝ崔、慶︰即崔杼、慶封。見《殊路篇》注釋。

    ゞ國,原誤作“同”,今據張敦仁、楊沂孫說校改,靈公國圍︰公元前555 年,晉國大將中行

    獻子伐齊,佔領齊國大片領土,齊靈公被圍困在國都臨淄。

    々莊公弒死︰此處指崔杼殺齊莊公。

    ぁ景公之時,晉人來攻︰齊景公在位時,公元前548 年,晉國派兵伐齊,打到高唐(今山東省

    禹城縣西南部)。

    あ垂都︰邊境的城市。

    ぃ寶器︰國家珍貴的東西。

    【譯文】

    大夫說︰晏子曾經輔助了齊國的三個君主,可是崔杼、慶封作亂,劫持了君主,攪亂了國家,

    齊靈公執政時,國都被晉軍包圍;齊莊公被臣子殺了;景公即位後,晉軍又來攻打,邊境的城鎮被奪

    走,臨淄被攻入,疆土被削割,城市被燒毀,宮室遭破壞,珍寶被掠空,晏子又能抵御什麼敵人呢?

    由此看來,你們所說的只有賢人是寶貝,其實對國家的損益是無足輕重的了。

    賢良曰︰管仲去魯入齊ヾ,齊霸魯削,非持其眾而歸齊也ゝ。伍子胥挾

    弓干闔閭ゞ,破楚入郢,非負其兵而適吳也。故賢者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楚有子玉得臣,文公側席々;虞有宮之奇,晉獻不寐ぁ。夫賢臣所在あ,闢

    除開塞者亦遠矣ぃ。故《春秋》曰︰“山有虎豹,葵藿為之不采;國有賢士,

    邊境為之不害”也い。

    【注釋】

    ヾ管仲去魯入齊事,見《復古篇》注釋。

    ゝ“持”原作“恃”,今據明初本、華氏活字本、攖寧齋鈔本校改。

    ゞ《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閭。”干,求助。

    々子玉︰又叫“得臣”,春秋時楚國的名將。側席︰憂慮不安。

    ぁ宮之奇︰春秋時虞國大夫。《說苑•尊賢篇》︰“虞有宮之奇,晉獻公為之終夜不寐;楚有

    子玉得臣,文公為之側席而坐。遠乎賢者之厭難折沖也。”

    あ“臣”上原脫“賢”字,今據王先謙說校補。

    ぃ闢除開塞︰解除災難,開闢疆土。

    い《淮南子•說山篇》︰“山有猛獸,林木為之不斬;園有螫蟲,藜藿為之不采。”《漢書•蓋

    寬饒傳》︰“鄭昌上書頌寬饒曰︰‘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國有忠臣,奸邪為之不起。’”這里

    說出自《春秋》,當是今文家的傳說。漢人引傳,往往冠以本經的名稱,這是當時的通例。

    【譯文】

    賢良說︰管仲離開魯國到齊國,齊國成了霸主,而魯國卻削弱了,可他並沒有帶著很多人到齊

    國啊。伍子胥帶了一張弓求助于吳王闔閭,後來攻破楚國,打進了楚國的都城郢,他也並沒有帶著軍

    隊到吳國去。所以,有賢人在,國家強盛,賢人不在,國家衰弱。楚有名將子玉,晉文公就憂心忡忡;

    虞國有宮之奇當大夫,晉獻公就不能安心睡覺。國家有賢臣,就能長久地解除災難,開闢疆土。所以

    《春秋》上說︰“山中有虎豹,野菜就沒有人去采;國家有賢士,邊境就不會受到敵人的侵攏。”


如果你對鹽鐵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鹽鐵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