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燥之劑第十三 消渴方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昂 書名︰醫方集解

    (丹溪)治渴證胃熱,善消水谷(渴而多飲為上消,肺熱也;多食善饑為中消,胃熱也;渴而小便數有膏為下消,腎熱也;皆火盛而水衰也。經曰:二陽結謂之消。二陽者,陽明也。手陽明大腸主津,病消則目黃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陽明胃主血,熱則消谷善饑,是血中伏火,血不足喜飲涼水,宜寒涼滲劑以清其熱;血分渴者,喜飲熱水,宜甘溫酸劑以滋其陰。上輕中重下危,泄,黃連天花粉生地汁藕汁牛乳。將黃連、花粉為末,調服。或加姜汁、蜂蜜為膏,噙化。

    此手足太陰、陽明藥也。經曰:心移熱于肺,傳為膈消。火盛灼金,不能生水,故令燥渴。

    火退


如果你對醫方集解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方集解》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