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之二•肝髒部 癇 治法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幼科證治準繩

    仁齋曰:大概血滯心竅,邪氣在心,積驚成癇,通行心經,調平血脈,順氣豁痰,乃其要也。假令小兒有熱有痰,不欲乳哺,眠睡不安,常常驚悸,此皆發癇之漸,即以紫霜丸導之(方見變蒸熱,)時間量與紫霜丸,減其盛氣,則無驚風癇釣之患。癇證方萌,耳後高骨間必有青紋紛紛如線,見之則為爪破,須令出血啼叫,尤得氣通。

    諸癇發不能言者,蓋咽喉為氣之道路,風傷其氣,以掩聲音道路之門,抑亦血滯于心,心竅不通所致耳,南星炮為末,雄豬膽汁調和,少許啖之,輒效。若夫錢氏五癇丸並南星散,以菖蒲煎湯調下。甘遂豬心湯和甦合香丸一丸,皆治癇之要藥也。﹝劉﹞小兒神尚弱,驚則神不守舍,舍空則痰涎歸之,或飲食失節,脾胃有傷,積為痰飲,以致痰述心竅而作者,治法當尋火、尋痰,而前人多用鎮墜清心之藥,固可以治熱,可以清痰,若有頑痰膠固者,此藥未易驅逐,在上者必用吐,吐後方宜服此藥,有痰實在里者,亦須下之,隨病輕重而用之也。﹝潔﹞如有客痰發熱而有聲,煎大黃、荊芥湯下五色丸。潮熱有時,積熱也,桃枝丸主之(方見積熱)。壯熱不退,當用地骨皮散(方見潮熱)下五色丸。風熱,當用防風、黃芩湯下大青膏。身溫不熱,當用白虎湯加蒼術下五色丸。﹝薛﹞此皆元氣不足之證,須以紫河車(即小兒胞衣)丸為主,而以補藥佐之,設若泛行克伐,復傷元氣,則必不時舉發,久而變危,多至不救。一老人生子方周歲,秋初暴冷,忽發搐似驚癇,過則氣息奄奄。

    此元氣虛弱所致,與補中益氣湯而愈。一小兒十歲,一小兒七歲,各有癇證,歲發二次,後因出痘及飲食停滯,舉發頻數,用六君子、補中益氣、二湯而愈。一小兒患前證,每發吐痰困倦,半餉而甦,諸藥不應,年至十三而頻發。用紫河車、生研爛,入人參、當歸末、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日進三五服,乳化下,一月漸愈,又佐以八珍湯全愈。一小兒七歲發驚癇,每作,先君令其恣飲人乳,後發漸疏而輕。至十四歲復發,仍用人乳,不應,余令用肥濃紫河車研爛,人乳調如泥,日服二三次,至數具而愈,後常用加減八味丸而安。至二十三歲發而手足厥冷,仍用前法,佐以八味丸、十全大補湯而痊。


如果你對幼科證治準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證治準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