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之三•心髒部一 噫氣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幼科證治準繩

    ﹝薛﹞經曰:脾病則面黃善噫。噫者,寒氣客于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于胃而為噫。又善思善味,其證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經曰:脾主四肢,有是者脾也。又曰: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何謂也?竊謂上焦受氣于中焦,中焦氣未和,不能消谷,故為噫耳。中焦,亦脾胃之分也,脾土虛寒,由命門火衰,不能溫蒸水谷,古人有服菟絲子旬日間飲食如湯沃雪,亦此義也。補脾宜人參理中湯。補右腎宜用八味丸。胃氣虛不能運化水谷者,六君子加木香。郁結傷脾者,加味歸脾湯。木克土者,四君柴胡、升麻,兼嘈雜者,加吳茱萸、半夏。治者審之。

    理中湯(吐瀉) 八味丸(虛羸) 加味歸脾湯(驚悸)《本事》枳殼散 治心下痞悶,或作痛多噫。

    枳殼(去瓤,炒) 白術(各半兩) 香附子(炒,一兩) 檳榔(三錢)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四味萸連丸 治腹脹噫氣吞酸,食不能化。

    吳茱萸(炒) 黃連(炒) 神曲 荷葉(各等分)上為末,煮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黃連,當量病微甚,或炒黑炒黃用之。


如果你對幼科證治準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證治準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