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之八•脾髒部(下) 疳 通治五疳方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幼科證治準繩

    五疳保童丸 治小兒乳食不擇冷熱,好餐肥膩,恣食甘咸,髒腑不和,生疳。

    青黛 苦楝根皮 夜明砂 五倍子 蘆薈 黃連 龍膽草 白蕪荑 干蟾(各一分)麝香(少許) 蟬蛻(去嘴爪,一分) 豬膽(大者、五個,拌諸藥,焙)上件,粟米煮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三丸,不拘時,米飲下,日三服。忌豬肉。

    大蘆薈丸 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胡黃連 黃連 白蕪荑(去扇) 蘆薈 木香 青皮 白雷丸(破開赤者、不用) 鶴虱(微炒。各半兩) 麝香(二錢,另研)上為末,粟米飯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愚按:前方,肝脾疳積,食積發熱,目生雲翳,或疳熱頸項結核,或耳內生瘡,肌體消瘦,發熱作渴,飲食少思,肚腹膨脹,或牙齦蝕落,頰腮腐爛,或陰囊玉睫生瘡,或胸脅小腹作痛,並效。內青皮以龍膽草代之,麝香不用,尤效。

    蘆薈丸(曾氏)主五疳、八痢、蛔蟲,髒腑虛弱,身體瘦悴,頭發焦疏,腹脹青筋,小便白濁,渴水無度,洞泄不時,谷食難化,遍身瘡疥,神色干燥。此藥大能養胃壯氣,止痢,除蟲,長肌。

    南木香 丁香(各二錢半) 訶子(去復選肉) 肉豆蔻(各半兩) 使君子肉 蘆薈(各四錢) 棗子肉(一兩,薄切,用瓦盛,慢火,焙干)上,除使君子肉薄切,于乳缽內極細杵,仍將前南木香等四味濕面裹煨,至香熟取出,地上候冷,去面銼焙,同棗肉、蘆薈為細末,再入乳缽同使君子肉杵勻,煉蜜丸作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五丸,溫米湯送。須是空心服之。兒小,米湯化服。

    萬應丸 治諸疳證胃口有熱,飲食不進,頭發作穗,面色痿黃。

    五倍子(去內蟲屑) 胡黃連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黃柏 神曲 麥芽(淨洗,焙干) 三稜(炮、銼) 莪術(炮、銼) 蕪荑 檳榔 龍膽草 川楝子肉 使君子(各一兩)上,除檳榔不過火、麥芽二味外,余十二味銼碎,炒令微焦色,候冷,同前檳榔、麥芽、研為細末,水煮面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或七十丸,溫米清湯無時送下,或空心。兒小者丸粟谷大,粒數下法同前。

    《博濟方》至聖青金丹 治小兒一十五種風疾,五般疳氣,變蒸寒熱,便痢棗花糞,腳細肚脹,肚上青筋,頭發稀疏,多吃泥土, 眉毛,咬指甲,四肢羸瘦,疳蛔咬心,瀉痢頻並,饒驚多嗽,疳蝕口鼻赤白瘡,疳眼雀目,悉皆能治。

    青黛(上細好者,二分,研,《良方》三分) 雄黃(二分,研細,《良方》二兩) 龍腦(少許,研《局方》一字)朱砂(一分,研、《良方》一錢) 膩粉(一分,《良方》一錢) 胡黃連(二分,《良方》二兩) 熊膽(一分,用溫水化入藥,《良方》一錢) 白附子(二枚,《良方》一錢,《局方》二錢) 蘆薈(一分,研,《良方》一錢) 麝香(半分研) 蟾酥(一皂子大,《局方》一字) 鉛霜(少許,《良方》皆同,《局方》一字) 水銀(一皂子大,《局方》一錢,同膩粉研不見星)上件一十三味細研杵,羅為末,後再都入乳缽內細研令勻,用 豬膽一枚取汁熬過,浸蒸餅少許,為丸如黃米大,曝干,于瓷器內收、密封,或要,旋取。每服二丸,各根據湯使如後。小兒患驚風天吊,戴上眼楮,手足搐搦,狀候多端,但取藥一丸,用溫水化破,滴入鼻中,令嚏噴三五遍後,眼楮自然放下,搐搦亦定,更用薄荷湯下二丸。小兒久患五疳,四肢瘦小肚高, 眉吃土,咬指甲,發稀疏,肚上青筋,粥飲下二丸。小兒變蒸寒熱,薄荷湯下二丸,化破服。小兒久患瀉痢,米飲下二丸。小兒久患疳蛔咬心,苦楝子煎湯下二丸。小兒患鼻下赤爛,口齒疳蟲,並口瘡等,用兒孩子奶汁研二丸,涂在患處。小兒患疳眼雀目,用白羊子肝一枚,以竹刀批開,納藥二丸在肝內,以麻縷纏定,用淘米泔水內煮令熟,空腹吃,仍令乳母常忌毒魚、大蒜、雞鴨豬肉等。此藥,若小兒常隔三兩日吃一服,永無百病,不染橫夭之疾,凡有患,但與服,必有功效。

    《靈苑》紅丸子 治五疳,肥孩兒。

    郁李仁(一百粒,用溫水浸,去皮尖) 坯子胭脂(一分) 麝香(半錢,別研)上,先研郁李仁細爛,次入胭脂、麝香、同研,用粳米飯、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一日三服,用薄荷湯下,量兒大小,臨時加減丸數。

    ﹝譚氏﹞蝦蟆丸 治五疳羸瘦,毛發稀疏,揉鼻咬甲,好食泥土,腹大頸細,痢如泔澱,乳食不消,小便白濁。

    綠礬(半斤,為末) 棗(一升半,去核)上,先用醋五升,並礬煮棗熟後,入黃連四兩、訶子去核二兩、使君子二兩、夜明砂二兩、干蝦蟆四個燒灰存性,同搗碎,入前藥內攪勻,直到干焦為度,再杵羅為末,棗肉丸,如黍米大。三四歲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乳食前。

    ﹝張渙﹞夜明丹 治五疳腹脹,目澀多睡。

    夜明砂(一兩,微炒) 胡黃連 草龍膽 苦楝根(各半兩) 干蝦蟆(五個,燒存性,並為細末,後用)蘆薈 青黛 麝香(各細研,一分)上件一處拌勻,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劉氏﹞金蟾丸 治小兒五疳羸瘦,合面臥地,筋青腦熱,吐瀉無度,渾身壯熱,口舌生瘡,痢下膿血,心腹脹滿,喘促氣急,乳食全少,多啼嘔逆,飲食不化,或時憎寒,多涕咳嗽,鼻下赤爛,十指皆癢,蝕于唇齒,生瘡出血,肛門不收,毛發焦黃。但是疳疾,神效。

    干蝦蟆(五個,燒灰) 胡黃連 宣連 鶴虱 肉豆蔻 苦楝根白皮 雷丸 蘆薈 蕪荑 雄黃(一分,飛過)上為末,面糊為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每服十五丸,飯飲下。

    ﹝張氏﹞香蟾丸 治五疳殺蟲,消肚膨,止痛,住瀉痢,生肌膚。

    干蝦蟆(酥炙黃色) 大黃連(洗,去須) 蕪荑仁 蘆薈上件等分為末,豬膽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粒,用飯飲吞下,不拘時,一日二服至三服。忌生冷宿食毒物。

    ﹝莊氏﹞五疳丸

    熊膽 蕪荑(去皮。各一錢) 麝香(一字) 胡黃連(別杵為末,一分) 大干蟾(用上截去膊,銼碎,入在瓶內,鹽泥固濟,以炭火燒通赤,取出停一夜,取藥研為細末,秤一分)上件,先將蕪荑研極細,次入麝香,次入胡黃連、蟾、研末令勻,傾出,卻研熊膽以沸湯熔化,再入前四味更研令勻,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歲十丸,四五歲十五丸,米飲下,食前服。

    ﹝王氏﹞保童丸 治五疳,消化宿滯,進食長肌,肥孩兒。

    胡黃連 草龍膽(末,炒紫色。各半兩) 使君子 木香 蘆薈(細研。各一錢) 大麥 (半兩,巴豆三七個、去皮心,同麥 炒令 紫色,去巴豆不用,以 為末) 川苦楝(一分,炒紫色)上為細末,同研令細,用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粒至十五粒,米飲下,不計時候。此藥,大治小兒疳腹脹。

    ﹝吳氏﹞黃 飲子 治小兒五疳,或傷脾腹脹,發黃,時時壯熱,頭上虛汗,日漸黃瘦,或泄瀉。

    綿黃 (一兩) 人參 陳皮(微炒,不去白) 白茯苓 白檳榔(極大者) 甘草(炙。各半兩) 肉豆蔻(一個,小者)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慢火煎至七分,濾去滓,時時與服,溫吃。

    《趙氏家傳》治小兒五疳,退黃,榮肌膚,解積熱,壓驚,消飲進食。

    使君子(二十一個) 胡黃連(半兩) 五靈脂 蟾頭(炙令焦。各一分) 麝香(半錢,研) 蘆薈 熊膽(各研,二錢)上為末,燒粟米飯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治小兒五疳,面色黃瘦,身體壯熱,吃乳食不能消化,眼目澀痛,及胸膈痰涎,愛食酸咸,常多瀉痢。

    胡黃連 母丁香 黃連(微炒,去毛) 蘆薈 熊膽(研。各半兩) 麝香(一分,細研) 蟾頭(一枚,涂酥炙焦黃)上為末,用牛膽和丸,綠豆大。如患心藏疳,煎蕪荑甘草湯下三丸。食疳瀉血或赤白痢,新汲水下三丸。吐逆不止及水瀉,生姜湯下。眼疳,羊子肝血與酒和,看多少微煎,下三丸。(莊氏第四候用此方)

    脂連丸 治五疳潮熱,腹脹發焦。

    胡黃連(半兩) 五靈脂(一兩)上為末, 豬膽汁丸麻子大,米飲下。


如果你對幼科證治準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證治準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