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之八•脾髒部(下) 疳 口齒疳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幼科證治準繩

    《聖惠》雲:其候唇口癢痛,牙齒峭黑,舌上生瘡,腦中干熱,齦肉赤爛,頰腫齒疼,熱毒燻蒸,口多臭氣。

    按:此即走馬疳之輕而慢者,《聖惠》形容似太過。治法宜清胃散、甘露飲內服,外用五倍子(炒黑)、綠礬(燒紅)、人中白等分,入米片少許揩牙,或加檳榔末殺蟲亦得。

    《譚氏殊聖》治小兒大人牙疳諸惡瘡方黃丹(飛過) 乳香 白礬(飛) 坯子胭脂(各一錢) 輕粉 麝香(少許)上件為細末。看瘡大人,臨時用藥,先用漿水洗瘡淨上藥,干摻。

    《聚寶方》黃礬散 治大人小兒齒齦宣露,骨槽風,小兒急疳齦肉爛,惡腫痛。

    黃礬(一兩,研入甘鍋,燒通赤) 生干地黃 梧桐律 川升麻(各半兩) 干蝦蟆頭(二枚,炙焦)上五味,為末。每用半錢干貼,良久吐津,甘草水漱口,一、兩服立效。一方,用熟干地黃及蟾頭燒灰。

    《劉氏家傳方》治小兒口中疳瘡,皆下部有蟲,燒大麻子煙燻之。

    《莊氏家傳》治小兒牙疳壞爛方百藥煎 坯子胭脂上各等分,為細末,羅過。貼患處。

    《吳氏家傳》青霞散 治小兒口齒疳。

    蝦蟆(一個,燒灰) 甘草(炙) 青黛(各一分)上研為細末,更入真麝少許。或兒滿口有瘡臭爛落下牙齒者,以雞翎掃上立效。

    凡用,先以鹽湯漱口了,干拭用。

    安師傳治小兒口齒並喉 疳瘡如白膜者用輕粉黃丹等分,乳汁和,涂瘡上。實時如殼退下。

    治小兒疳蝕動唇齒及瘡生方蟾頭(一個,大者,燒灰) 麝香(半錢)上研勻如粉。摻于瘡上立效。

    治小兒唇口及齒根宣露牙齦生瘡臭爛方葶藶(炒) 胡黃連(各二錢) 黃丹(半兩)上為末。每半錢于牙齦上貼之,不得咽津。(莊氏第十二候用此)秘方治牙疳腐爛及下疳瘡海巴(白者二個,赤者一個) 銀朱 輕粉(各五分) 海螵蛸(一分) 真珠(二分) 龍骨(二分)共為細末。用冷茶漱淨,將藥敷上。


如果你對幼科證治準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證治準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