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之八•脾髒部(下) 疳 鼻疳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幼科證治準繩

    《聖惠》夫肺氣通于鼻,鼻者肺之候,若小兒乳食不調,上焦壅滯,令疳蟲上蝕于鼻也。其候鼻中赤癢,壯熱多啼,皮毛干焦,肌膚消瘦,咳嗽上氣,下痢無常,鼻下連唇生瘡赤爛,故曰鼻疳也。

    治小兒鼻下赤爛,心煩躁,鼻中生瘡,漸漸轉多及身上,焦躁、日夜疼痛,急治之方訶子(二個) 豆蔻(三個) 黃連(六分) 防風(半兩) 朱砂(一分)上為末,飯丸麻子大。每服荊芥湯下三丸。

    ﹝湯氏﹞五福化毒丹 治 鼻,清膈涼血。

    玄參 桔梗(去蘆,各一兩) 赤茯苓 人參 馬牙硝 青黛 甘草(各一分) 麝香(五分) 一方有龍腦(五分)上除麝香、牙硝另研,一處為末,次和青黛等,煉蜜丸,如芡實大,金銀箔為衣。薄荷湯化下。瘡疹余毒,磨生犀角水下。上焦熱壅口齒、鮮血宣露臭氣,用生地黃汁化下。食後。

    澤瀉散 治小兒肺積,鼻內生瘡及鼻下赤爛。

    川澤瀉 川郁金(生) 甘草(炙) 山梔子仁(炒。各一分)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五七歲一錢,甘草湯調下,一日二服。

    宜再用青金散敷之。

    枇杷葉散自制 治鼻疳赤爛。

    枇杷葉(去毛,陰干,一兩) 山梔子(半兩) 百部 檳榔(各二錢半)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兒小者二錢,更小一錢,白湯調下。

    田氏治法,先用甘草、白礬湯洗淨,後摻蘆薈、黃連、黃柏末,日三敷。一方,用米泔洗,黃連末敷,日三四次,亦佳。

    青金散

    銅青 白礬(生。各一錢)上為末。每用少許,敷鼻下。

    ﹝錢乙﹞蘭香散

    蘭香葉(菜名,燒灰,二錢) 銅青(半錢) 輕粉(二字)上為細末令勻,看瘡大小干貼之。

    ﹝張渙﹞石膽散 治鼻疳病,疳蟲上蝕于鼻赤癢,及連唇生瘡赤爛。

    石膽(一兩) 地龍(一分,洗淨) 頭發(燒灰) 莨菪子(生用。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入麝香一錢同研勻。每服一字,貼于瘡上。

    《吉氏家傳》治鼻下赤爛疳方青黛(一錢) 麝香(少許) 熊膽(末,半錢)上末。睡時貼少許在鼻下。

    《朱氏家傳》治小兒鼻下濕癢疳瘡方上用大棗一枚去核,以白礬一塊納棗中,文武火 存性,細研。涂瘡,如瘡干,以麻油調涂。

    《聖惠》吹鼻蟬殼散 治小兒鼻疳癢蟬殼(微炒) 青黛(細研) 蛇蛻皮(灰) 滑石 麝香(細研。各等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用綠豆大吹入鼻中。日三用之,疳蟲盡出。

    錢氏白粉散 治諸瘡。

    烏賊魚骨末(三匕) 白芨末(二匕) 輕粉(一匕)上末。先用清漿水洗拭過貼之。


如果你對幼科證治準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證治準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