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第六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第二十四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卿子 書名︰張卿子傷寒論

    麻黃(四兩去節味甘溫)杏仁(五十個去皮尖味甘溫)甘草(二兩炙味甘平)石膏(半斤碎綿裹味甘寒)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內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風氣通于肝。風邪外甚。故以純甘之劑發之。

    張兼善雲。余觀仲景常言發汗後。乃表邪悉解。止余一證而已。故言不可行桂枝湯。

    今汗出而喘。無大熱。乃上焦余邪未解。當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以散之。夫桂枝加濃樸杏仁湯。乃桂枝證悉具而加喘者用之。注言汗出而喘。以為邪氣壅甚。非桂枝所能發散。此誤也。況身無大熱。更無他證。何故復言表邪必甚。其後章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條下。注曰。汗下雖殊。既不當損正氣則一。其言有至理存焉。可見汗後所注之誤矣。原其理。當時因事發機。前後失于照應。故有此等之弊也。

    王文祿雲。成注謂不可更行。以表解故。正恐貽之熱耳。故復庵雲。審知邪熱未解。

    雖經汗下。宜石膏竹葉湯。又雲。太陽汗解後。不宜復行暖劑。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發汗過多。亡陽也。陽受氣于胸中。胸中陽氣不足。故病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與桂枝甘草湯。以調不足之氣。


如果你對張卿子傷寒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張卿子傷寒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