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正誤存疑篇 正誤五

類別︰子部 作者︰清•吳謙 書名︰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而飲水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

    {食谷者噦}。

    【按】“食谷者噦”四字,衍文也。食谷嘔者有之,從無食谷噦者之證,當刪之。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沉)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脈雖沉{緊}﹝細﹞,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按】“脈細”當是“脈沉細”,觀本條下文脈沉亦在里也之“亦”字自知,當補之。脈雖沉緊之“緊”字,當是“細”字。觀本條上文並無“緊”字,如何說脈雖沉緊,此“雖”字又何所謂耶?當改之。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不﹞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按】“下利”之“下”字,當是“不”字,若是“下”字,豈有上吐下利,而猶以大柴胡湯下之者乎?當改之。

    太陽病,過經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按】許叔微曰:大柴胡湯,一方無大黃,一方有大黃。蓋大黃蕩滌蘊熱,傷寒中要藥。王叔和雲:若不用大黃,恐不名大柴胡湯。且仲景曰:下之則愈,若無大黃,將何以下心下之急乎?當從叔和為是,宜補之。

    太陽病,過經十余日,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郁郁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按】王肯堂曰:“溫溫”當是“”。又雲以嘔下,疑有闕文,當改之。


如果你對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