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一 方論(三十九)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中國醫籍考

    ﹝歐陽氏(植)救急療貧易簡奇方﹞一卷存景陵縣志曰。歐陽植。字叔堅。邑庠生。治舉業。旁精醫。著有靈台秘要。邑進士胡懋忠刻于固。始有易簡奇方。邑進士熊寅刻于婺源。有全生四要。邑知府王曰然刻于臨洮。

    ﹝靈台秘要﹞未見﹝陸氏(道元)範蒙醫會錄﹞未見陸道元曰。小兒雜證便蒙捷法外。有藥性脈法經脈運氣傷寒雜證女科總名之範蒙醫會錄。尚在修纂。待完日並刊。以就高明同志者正之。是望。(金金錄補遺)﹝呂氏(祥)急篤怪疑試效奇方﹞醫藏目錄六卷未見﹝亡名氏孤峰捷驗方﹞醫藏目錄卷闕未見﹝沈氏(野)暴證知要﹞二卷存﹝潘氏(雲杰)類集試驗良方﹞二卷存﹝梁氏(學孟)痰火顓門﹞(陸世科刻本改名國醫宗旨)醫藏目錄四卷存梁學孟曰。醫之可法者。自軒岐而下。張仲景李東垣劉河間朱丹溪之外。代不乏人。遍購全書而讀之。知內經即吾儒之論孟也。張李劉朱。即吾儒之周程張朱也。而諸賢又所以羽翼于內經者也。玩味之余。因見十二經之病。火居大半。故人之橫亡暴夭者。悉是火證。而為庸醫所誤。十常八九。遂作痰火顓門。

    ﹝龔氏(居中)痰火點雪﹞四卷存﹝經驗良方壽世仙丹﹞十二卷存﹝經驗百效內科全書﹞八卷存﹝徐氏(世曾)醫家大法﹞二卷未見﹝途中備用方﹞一卷未見﹝亡名氏應急良方﹞一卷未見﹝謝氏(奇舉)元微秘要﹞八卷未見﹝徐氏(常吉)醫家正典﹞一卷未見﹝亡名氏醫學發蒙﹞二十三卷未見﹝醫翼通考﹞二卷未見﹝邵氏(之翰)調理四證切要﹞一卷未見﹝段氏(成冕)經驗良方﹞一卷未見﹝松篁劉氏(闕名)經驗方﹞三卷未見﹝談野翁試驗小方﹞四卷未見﹝亡名氏太乙紫金丹方﹞一卷未見按上十三種。見于淡生堂書目。

    ﹝陰氏(有瀾)醫貫奇方﹞一卷存太平縣志曰。陰有瀾。字九峰。太醫院吏目。通覽群籍。尤精性理。其治疾也。根極五行生克。而神明出之。

    遠近求藥者日千計。瀾悉洞徹膏肓。計日報可。暇即延請師儒。講究理學。年八十八歲。往來台使者。皆望風式廬。以為人瑞。沒祀陽明書院。

    ﹝亡名氏窮鄉便方﹞二卷存﹝王氏(良璨)小青囊﹞十卷存﹝吳氏(中秀)醫林統宗﹞未見上見于松江府志。

    ﹝方氏(隅)醫林繩墨﹞八卷存自序曰。繩墨一書。乃為後學習醫之明鑒。俱領內經景升東垣丹溪河間諸先生之成法。而著方立言。非方一人之私論也。蓋醫之一道。其理甚微。其責甚重。活人生人。在此三指之下。兩劑之中。若無主見。未有不殺人者。自肄業以來。早夜精心。微危是慎。日與諸門弟子諄切講解。故以生平所讀之書。意味深長之理。時刻玩誦。或前先生所立之論。未及配方。或前長者所主之方。未及著論。方論不齊。難以應用。由是一一配合。必使補瀉升降得宜。寒熱溫涼有準。分門別類。酌病投湯。如涉海者。授之以指南之針。如登山者。告之以曲折之路。又復定立主意。俾不猶疑。庶使後之有志救世者。引繩畫墨。不致以生人之道。而為死人之具也。如其中見有差訛。識有未到。凡我同志。乞為筆削論訂之。則醫林幸甚。而醫之為道亦幸甚。萬歷甲申八月既望日。七十有七老人錢塘醫官方書。

    周京氏序略曰。先生何時人。生于前之隆慶。失厥稱字。其著是書也。乃在萬歷之甲申。有引自號為七十有七老人。仁和醫官方。想亦家世相傳。而善精岐黃之學人歟。時康熙十六年。歲在丁巳。立春後九日。向山堂夕惕主人周京雨郇氏序。

    ﹝鄭氏(澤)墨寶齋集驗方﹞□卷存自序曰。不佞澤居常願人人無疾痛病苦。故最喜禁方書。每聞人蓄方書。試之驗者。無敢不叩。叩之無敢不盡。盡矣輒解試之。試之再驗。乃始付之管城君。為漸紀錄。錄之既久。至三十余年。乃可成帙。己不敢自秘。

    輒思公于人。故謀付剞劂氏以廣其傳。遂征序于白下焦太史。太史相視而笑。莫逆于心。曰。子有禁方。願藉我以信之。

    吾亦有禁方。欲藉爾以傳之。因合而並刻之。共得如千條。皆已驗之方。精良之伎也。天下大矣。豈無有同志。

    而更喜方書者乎。凡有新得。有未備。請即隨手增補之。或可轉刻。可繕寫。請即隨力傳布之。俾人得免于疾痛病苦。渠寧無負不佞澤之初心。凡苟有患者。循匯而求之。庶亦可恃以無恐者矣。夢圃居士鄭澤題。

    ﹝黃氏(惟亮)醫林統要捷法通玄方論﹞四卷存﹝俞氏(政)虺後方﹞一卷存﹝胡氏(一龍)青囊至秘﹞十二卷未見﹝羅氏(周彥)醫宗粹言﹞十四卷存賀萬詐序曰。慕齋羅君。蓋余老年伯聞野大中丞諸孫也。家學淵源。施于有政。復精素問難經。及諸名賢宗指。刀圭所至。凋瘵盡平。時捐俸修□散濟宇下。比三載而海上頌更生。與其稱不冤者。聲相襲矣。會邑士大夫謀廣其術。以壽斯民。遂出手編若干卷。題之曰。醫宗粹言。蓋集古聖賢之成。而不自居。且明對方。先論原本。

    君之言曰。人之初生。□受一氣。而後情欲漸開也。故立先天後天元陰元陽之辨。而統之曰元氣論。有氣則有消息盈虛遲速順逆之生機。而脈兆焉。自八十一難叔和王公暢其指。鶴皋吳君□其蘊。今稍增益其未備。而仍存其題。以著篇首。氣有先後天。不能不藉于養。故曰上藥養性。中藥養命。是以藥性次之。法考焉用藥如用兵。詎可執一。其歸隨證之法。不可易也。次之用藥準繩。運氣不齊。受病亦異。不稽之天行。其奚以盡矣。次之以四時方論。若夫男女長幼。以及內外科。方術雖殊。總之歸本元氣。斟酌脈理。因時隨證。攻與□而已。故以四科備錄終焉。旨哉君之論乎。詳而有要。簡而不遺。祖述軒岐。備□名賢。而啟後學人。其在斯乎。仁術且永垂矣。蓋君幼而善病。弱不勝衣。遂業儒書。博綜羲農。而後尊生調攝名理。有味乎文正之言。達則良相。窮則良醫。其造命同也。自是南游吳楚。北涉淮泗。

    僑寓良安者。十余祀。與諸名賢家。及薦紳學士。討論研究。佐以慧□投之即附應景從。至分符海上。醫療與政事並傳。或者方之淳于公雲。余先大王父春軒公以□病。惕然許世子之戒也。盡去其所學而學焉。竟為名醫。所著有醫經大旨。明醫會要諸書。行于世。蓋亦先原本後成方也。今得君集。竊有當于衷。綴言簡端。若夫吏治。

    俟錄之采風者。姑略之。君諱周彥。字德甫。號赤誠。歙縣人。

    江南通志曰。羅慕庵徽籍。移家泰州。醫不取利。其持論先調理而後湯藥。災疫流行。施藥救人。全活無算。

    所著有醫宗粹言四十卷。行世。

    ﹝王氏(師文)醫學新傳﹞未見蘭溪縣志曰。王子英子師文。號敬舟。著醫學新傳。

    ﹝邢氏(增捷)醫案心法﹞未見按上見于新昌縣志。

    ﹝吳氏(文獻)三石醫教﹞四十卷未見按上見于婺源縣志。

    ﹝朱氏(日輝)醫學元要﹞未見婺源縣志曰。朱日輝。字充美。東源人。天性溫粹。篤志嗜學。于書無不讀。長于強記。後棄舉子業。專治岐黃家言。按脈審方。一以儒理為權衡。所值多全活。邑令周天建重其名。時加幣聘。輝屢晉謁無私請。周益禮之。尤勇于義。保先塋。繼絕祀。殯遺骸。置祭田。毅然舉行。堪為末流針砭。不獨以刀圭擅譽也。與中翰余垣稱莫逆。垣嘗為文美之。龍眠方中發亦賦詩貽贈。一時知名群和焉。

    所集有醫學元要。加減十三方。試奇方。聞見錄。大家文翰等書。授子瑩。瑩得其學。亦以醫名世。

    ﹝加減十三方﹞未見﹝試奇方﹞未見﹝張氏(用謙)醫方摘元﹞未見無錫縣志曰。張用謙深究朱李。著有醫方摘元。同時有徐吾元。論運氣甚精博。有醫經原旨。

    ﹝徐氏(吾元)醫經原旨﹞未見﹝程氏(公禮)醫家正統﹞未見幼幼全書曰。程公禮。字耆祥。休寧豐大基人。幼有至性。事父雲端母吳。孝謹。晨昏不離。長娶吳氏。相敬如賓。恆念貧無以濟人。乃夙夜研究方書。遂博通素難百家言。所經延醫諸驗。詳醫學傳。著有醫家正統。行仁輯要。保赤方略。藏于家。

    ﹝行仁輯要﹞未見﹝繆氏(希雍)先醒齋筆記﹞醫藏目錄一卷存丁元薦序曰。先大夫雅好醫。錄方幾成帙。予小子試之。茫乎無緒也。歲丁亥。交繆仲淳氏。仲淳豪爽。自負岐黃之訣。諦東垣仲景以上。尤注精本草。曰。三墳書不傳。傳者此爾。游轍不持藥囊。為人手疏方。輒奇中。

    其所診視。及刀匕湯液。與俗醫左。俗醫不能解輒謗。遇險怪證。數年不起。或皇遽計無復之。必拱手。請質繆先生。仲淳往往生死人。攘臂自快不索謝。上自明公卿。下至卑田院乞兒。直平等視。故索方日益相知。錄其方遞相傳試。靡不奇驗。仲淳一切無所吝曰。顧用之何如爾。仲淳意所獨到。堅執不移。至俗醫相顧卻走意氣。閑定自若。其察脈審證。四顧踟躕。又甚細甚虛甚小心。生平好游。緇流細客。樵叟村豎,相與垂眄睞。披肝膽。以故搜羅秘方甚富。然惟仲淳能衷之曰。吾以脈與證試方。不以方嘗病也。予辛亥賜告歸。不敢以山中余日。漫付高枕。匯三十余年所積方取奇中者裁之。仲淳並錄後先醫案。類而梓之以廣其傳。竊自附古人手錄方書之意雲。仲淳諱希雍。

    海虞故家子。多僑寓。所至稱寓公。癸丑春日曲肱道人丁元薦題。

    ﹝先醒齋廣筆記﹞四卷存自序曰。予既不事王侯。獨全微尚。幽棲自遂。遠泳累。以保天年。然無功及物。亦豈道人之壞乎。于是搜輯醫方。精求藥道。用存利濟。隨所試效。病家藏之。好事者抄錄。轉相授受。復多獲驗。先是長興丁客部長孺手集予方一冊。命之曰先醒齋筆記。梓行于世。板留岩邑。未便流通。交游中多索此書者。卒無以應。予適旅泊。金沙文學莊君斂之時時過從。請增益群方。兼采本草常用之藥。增至四百余品。詳其修事。又增入傷寒溫病時疫治法要旨。並屬其季君之。鏤板流行。傳之遠邇。庶窮鄉僻邑。舟次旅邸。偶乏明醫。俾病者按方施治。

    以瘳疾苦。則是書或行。補于世也夫。斂之曰。善。時天啟二年。歲次壬戌。仲冬既望。東吳繆希雍自序。

    四庫全書提要曰。先醒齋筆記四卷。明繆希雍撰。希雍。字仲淳。常熟人。明史方技傳。附見李時珍傳中。

    天啟中王紹徽作點將錄。以東林諸人。分發水滸傳一百八人姓名。稱希雍為神醫安道全。以精于醫理故也。是編初名先醒齋筆記。乃長興丁元薦取希雍所用之方。裒為一編。希雍又增益群方。兼采本草常用之藥。增至四百余品。

    又增入傷寒溫病時疫治法。故曰廣筆記。希雍與張介賓同時。介賓守法度。而希雍能頗變化。介賓尚溫補。而希雍頗用寒涼。亦若易水河間各為門徑。然各有所得力。朱國禎涌幢短劇。記天啟辛酉。國禎患膈病。上下如分兩截。中痛甚不能支。希雍至。用甦子五錢即止。是亦足見其技之工矣。

    ﹝本草單方﹞十九卷存錢謙益序曰。繆仲淳既沒數年。其著書多盛行于世。而所摘錄本草單方。朱黃甲乙。野狼籍篋笥中。康文初莊斂之搜討證次。窮歲月之力。而後成書。于執侯梓而傳之。于是繆氏之遺書粲然矣。仲淳以醫名世。幾四十年。

    醫經經方兩家。浩如煙海。靡不討論貫穿。而尤精于本草之學。以謂古三墳之書。未經秦火者。獨此耳。神農本經朱字。譬之六經也。名醫增補別錄。朱墨錯互。譬之注疏也。本經以經之。別錄以緯之。沉研纘極。割剝理解。

    神而明之。以觀會通。本草經疏之作。抉摘軒岐。未發之秘。東垣以來。未之前聞也。出其余力。集錄單方。

    其駁。搴其蕪穢。其津涉生民者甚至。此書成而經疏之能事始畢。仲淳可以無憾于地下矣。三君之初。豈曰小補之哉。仲淳電目戟髯。如世所圖羽人斂客者,譚古今國事盛敗兵家勝負。風發泉涌。大聲殷然。欲壞牆屋。酒間每慷慨謂余曰。傳稱上醫醫國。三代而下。諸葛亮之醫蜀。王猛之醫秦。繇此其選也。以宋事言之。熙寧之法。

    泥成方以致病者也。元之政。執古方以治病者也。

    紹述之小人。不診視病狀何如。而強投以烏頭野狼毒之劑。則見其立斃而已矣。子有醫國之資者。今將謂何。余沉吟不能對。仲淳酒後耳熱。仰天叫呼。痛飲沾醉乃罷。嗚呼。仲淳既老病以死。而余亦連蹇放棄。效忠州之錄方書。以終殘年。因是書之刻。念亡友之墜言。為廢書嘆息久之。仲淳諱希雍。吾里之古族也。僑居長興。後徙于金壇老焉。葬在陽羨山中。余它日當為文以志之崇禎六年十二月。虞山老民錢謙益敘。

    ﹝易氏(思蘭)醫案﹞一卷存﹝趙氏(獻可)醫貫﹞六卷存﹝徐氏(靈胎)醫貫砭﹞二卷存四庫全書提要曰。醫貫砭二卷。國朝徐大椿撰。初明趙獻可作醫貫。發明薜己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八味丸六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大椿以其偏駁作此書闢之。考八味丸。即金匱要略之腎氣丸。本後漢張機之方。後北宋錢乙以小兒純陽。乃去其肉桂附子。以為幼科補劑。名六味丸。至明太醫院使薛己。始專用二方。

    為補陽補陰要藥。每加減以治諸病。其于調補虛損。未嘗無效。獻可傳其緒論。而過于主持。遂盡廢古人之經方。

    殆如執誠意正心。以折沖御侮。理雖相貫。事有不行。大椿攻擊其書。不為無理。惟詞氣過激。肆言辱詈。一字一句。索垢求瘢。亦未免有傷雅道。且獻可說不能多驗。今其書已不甚行。亦不必如是之詬爭也。

    ﹝程氏(雲鵬)醫貫別裁﹞未見程雲鵬曰。趙氏撮李氏之要。最為直截。而措引不純。主張太過。懶漫者狹為秘本。將欲廢棄一切。遺害匪小。余為汰去支辭。補入諸家雜證方論。頓覺改觀。(慈幼筏序)﹝趙氏(獻可)二本一例﹞未見按上見于鄞縣志。

    ﹝王氏(化貞)普門醫品﹞四十八卷存凡例曰。是書之刻。始于本草綱目。故各門之方出于本草者。十之七八。不足則旁掇諸名家之方以益之。其有病。而本草無方者。補以名醫所錄。及諸驗方。以成全書。

    四庫全書提要曰。普門醫品四十八卷。附醫品補遺四卷。明王化貞撰。化貞字肖干。諸城人。萬歷癸丑進士。

    官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以僨事伏誅。事跡附見熊廷弼傳。是編摘采探錄本草綱目諸方。參以諸家論述。詳列病證。分類匯編。每門冠以總論。但有證候。而不載診法。其凡例謂是書為不知醫者設。然望聞問切。猶或審證未真。用藥多舛。況舍脈而論方。則虛實寒熱之相似者。其誤必多。執影響之見。而苟冀一效。其貽誤封疆。亦此學問矣。

    ﹝普門醫品補遺﹞四卷存﹝行笈驗方﹞八卷存王夢吉傳因曰。輯是書者。余師誠城王肖干先生諱化貞。登癸丑甲榜。為三韓撫軍。弱冠時。病瘵幾危。曾于途間。遇黃冠授一秘冊。焚香開視。乃醫方也。由是病愈。師切感之。後歷宦十年。每以施濟為事。曾捐千金。

    刻普門醫品一書。二百余卷。養生家貧不能購。余在長安。每言太煩。師曰。我今返博歸約矣。乃盡出是書以示。

    謂余及門周旋久。因抄以授余,余雖拜抄。而實未諳。旋出都。走秦晉郢楚間。逆旅遘疾。每試立愈。人亦向余索治。無不藉藉稱善。比年幾半百。艱于得嗣。因向藥王立願。以足三萬為緣。十余年來。盡力殫施。才及萬數。連舉子三。昕夕焚頂彼蒼。亦謂不負余之志矣。邇來家計日蹙。藥品較昂。

    力難再繼。有友謂余曰。願力易盡也。盍出枕秘。以廣其傳。使天下知而驗之。不第滿子三萬。願功且等恆河沙矣。余遂簡書。得四百余葉。因以授之梓。

    ﹝李氏(中梓)頤生微論﹞明志十卷未見﹝刪補頤生微論﹞四卷存自序曰。夫用兵救亂。用藥救生。道在應危微之介。非神聖不能善中也。故兩者均自黃帝發之。非黃帝之獨能注精也。得道之至者。靡弗通。靡弗通。而兼通于醫者。乃入神聖。三略雲。莫不貪強。鮮能守微。人能守微。

    乃保其生。聖人存之。以應事機。何長生之學。偕于殺機之發乎。蓋靡弗通而通焉者耳。余少治經生言。及兩親子俱以藥誤。予又年歲多。始惕然迫于思。而以鄒魯之業。兼岐黃家言。藥世道之受病。而因以通有生之疾。

    似同源而流矣。自神廟戊午。采輯成是編。鐫而懸之肆。乃翕然遍走天下。嗣後非不究天人。參禪玄。詢國政。

    未甘擅專門學。而攜扶持扶。以請一刀圭者。日且相迫。三吳中遂以長沙氏目相之。予豈敢雲靡弗通。而通于是。

    抑亦相迫。而漸至使然者耶。今二十五年以來。不無少高級級。思一再訂。期絲毫不有誤後世。而未可輕與語也。

    庚辰秋吳門沈子朗仲翩然來歸。一握手而莫逆于心。端凝濃藏。慷慨浩直。而不漫齒頰。峨然載道之。偉器。與語移旦暮。鮮弗神領。靈樞諸經典。了然會大意。投藥中。砉然如庖丁游刃。豈特曰吾道西矣。而邈然弗可量已。于是相與辨幾微。參益損。躋顛極。破偏拘。皇皇登于大道。以俟百世。可以畫一。則庶幾其快我隱。謝我過焉。嗟乎。吾道之不孤。其有賴于朗仲也乎。因再付之剞劂。與同事諸君。更一改觀。儻雲知青于藍。雖釋其舊本可也已。崇禎壬午四月。華亭李中梓書。

    四庫全書提要曰。刪補頤生微論四卷。明李中梓撰。中梓字士村。華亭人。是編初稿。定于萬歷戊午。已刊版行世。崇禎壬午。又因舊自定義之。勒為此編。凡二十四篇。曰三奇。曰醫宗。曰先天。曰後天。曰辨妄。曰審象。曰宣藥。曰運氣。口髒腑。曰別證。曰四要。曰化源。曰知機。曰明治。曰風土。曰虛癆。曰邪祟。曰傷寒。

    曰廣嗣,曰婦科。曰藥性。曰醫方。曰醫藥。曰感應。門類頗為冗雜。三奇論中。兼及道書修煉。如去三尸行呵吸等法,皆非醫家本術也。

    ﹝醫宗必讀﹞十卷存自序曰。余惟文人之舌,思若泉涌。詞若藻發。可以鞭雷驅電。繡虎雕龍。縱其才之所之。而無所不極。若夫醫宗則不然。呼吸存亡之變。埒于行師。轉盼補救之功。同于澍雨。雖有懸河之口。驚筵之句。固不如本情性。

    考墳索。率典常以揆方。神化以通微之為得也。且書以詔來茲。言之當則為濟世之航。不當即為殃民之刃。自非研機循理。宏采約收。曷能抉神聖之玄。開斯人之乎。嘗考古之著醫書者。漢有七家。唐九倍之。得六十四。

    宋益以一百九十有七。兼之近代無慮充棟。然金匱玉函之精。而六氣之外不詳。天元王冊之密。而拘方之詞多泥。

    孝忠亂錢乙之撰。完素假異人之傳。上谷之書久湮。睢水之法偏峻。況其他乎。俚者不堪入目。膚者無能醒心。

    約者多所掛漏。繁者不勝流覽。蓋余究心三十余年。始知合變。而及門者苦于卓也。曩所著微論諸書。未盡玄旨。用是不揣鄙陋。纂述是編。顏曰必讀。為二三子指南。會友人昊約生偕其弟君如。見而俞之曰。

    裒益得中。化裁盡變。明通者讀之。而無遺珠之恨。初機者讀之。而無望洋之嘆。其可秘之帳中乎。遂捐資以付之剞劂。而嘉惠學人以亟讀。余曰。讀書之難。難在論扁之說齊桓也。不疾不徐。有數存乎其間。余之為此書也。

    僅為渡河之筏耳。若夫循其糟粕。悟其神理。默而成之。存乎心解。余不能喻諸人。人亦不能得之于余。讀是書者。無論扁所笑則幾矣。友人聞而俞之。而命余弁其首。崇禎丁丑春仲李中梓識。

    蕭京曰。李士材。諱中梓。其先人官吏科。君亦明經。薄仕而隱于醫。博洽洞曉。具有絕識。閱其所刻醫宗必讀。僅五冊。詞簡而明。法精以詳。允為當世正法眼。余婆心熱腸。每欲遠訪參印疑義。苦為兵戈梗道。有志未遂。俟之他日耳。(軒岐救正論)﹝病機沙篆﹞二卷存﹝沈氏(士逸)翌世元機﹞未見浙江通志曰。沈士逸。字逸真。仁和人。善醫知名。少時嘗獻書經略邢公。奇之。置為裨將。令督兵海上。

    以功為游洋將軍。已。父祖相繼沒。母孀弟幼。遂絕意疆場。奉母。而產日落。乃發篋讀禁方。盡得要秘。

    數年名大起。日造請者數十百家。全活不可勝數。既老構園池。多樹竹木。種菱芡。日抱琴書。坐臥其中。賢士大夫。軒車致門。多不時出。而以疾來者。則率爾命駕。無問近遠。年六十有六。病瘧卒。所著海外紀聞。翌世元機。清乘簡園集,若干卷。

    ﹝王氏(大德)是病總覽緊要真方﹞(或題百發百中萬病回春緊要真方)七卷存﹝張氏(文介)醫要見證秘傳﹞三卷未見﹝亡名氏虛實辨疑示兒仙方﹞十卷未見﹝臧氏(仲信)醫例﹞未見長興縣志曰。臧仲信。長興人。作醫例。丁元薦序。

    ﹝戴氏(邦聘)醫學善傳﹞未見按上見于建德縣志。

    ﹝唐氏(守元)醫鑒﹞未見平湖縣志曰。唐守元。號吾春。璜溪人。贅于陸。因傳其業。一婦人偶食羊聞呼。未及吞而應。逾月病發。

    淹及兩年。守元曰。此必胸有宿物。家人曰。兩年不食矣。曰試以我藥投之。既而吐痰塊。中裹羊肉一臠。遂愈。

    又祝氏兒患痘。遍身血迸無罅。守元搗藥。涂其身。摻藥鋪褥上。卷起倒豎床前。合家駭啼。叱曰。若輩勿啼。

    此名蛇殼痘。氣必用逆。乃得脫。已而皮膚解裂如蛇脫。然遂愈。新帶顧氏男痘。後目瞽。守元曰。惜我見之晚。

    當先開一目。三年俱復明果驗。醫鑒。醫林繩墨。後金鏡錄。皆其手輯。

    ﹝醫林繩墨﹞未見﹝張氏(柏)醫案﹞未見蘭溪縣志曰。張柏。字世茂。原歙人。祖遷于蘭。少習博士業。已而以父病痞久。遂棄而讀內經本草群書。

    從事于醫。延治多驗。大概主參術補法而隨時定方。父病得延期年。而醫道著行矣。為人長者。不濃責報。人以病請。即夜十數起弗辭。事親有禮。撫弟佷友愛。分給田宅。有古人風。診脈斷疾。生死深淺。輒有奇驗。平生所著。有醫案。

    ﹝馮氏(可)眾妙仙方﹞未見自序略曰。往不佞居里。鄒爾瞻氏自白下以簡便方遺之。曰。願以是廣仁術也。不佞拜受而笥藏之。已。

    居粵涪陵。方伯文公又惠救急易方。用藥所苦罔不瘳。是年兩粵間大發。溷腐濁之氣。中人膚也。往往致濕造熱。令人內若結。而外若被醒。先後斃者。幾以澤量。櫝積如基矣。中丞廣陵公。直指南昌涂公憂之。命有司給精給餌。罔不左顧。粵俗爭尚鬼。病則傾橐事禳。不急醫。即醫亦多耳學臆斷。不程方。無論內經靈樞。

    玉函金匱。與桐君所錄。雷公所記莫之探。即近代劉朱數家所銓綜者。亦漫不識為何物。民不幸為二豎所虐。六賊所侵。不以其身委于茫寐不可測之神。則以其身試于庸下不可托之醫。其能成三折。而起一匕者。何幾哉。不佞往以童子侍先廷尉。得案上一帙。嘗操以自衛。茲復參以二書。薈蕞成集。念粵無良醫。不敢秘也。謀付諸剞氏廣其傳。命曰眾妙仙方。襲先名也。(馮元成選集)﹝蔣氏(宗)慈濟易簡方﹞未見按上見于浙江通志。

    ﹝秦氐(昌邁)大方折衷﹞未見松江府志曰。秦昌邁。字景明。上海人。天資警敏。少善病。因遂學醫。治嬰兒疾稱神。已而遍通方脈。不由師授。妙悟入微。常行村落。見婦人淅米。使從者挑怒之。婦人忿詬。昌邁語其家人曰。若婦。痘且發。當不治。吾激其盛氣。使毒發肝部耳口下。暮時應見于某處。吾且止是為汝活之。及暮如其言。乞藥而愈。青浦林氏子年方壯。昌邁視之曰。明年必病瘵。三歲死。明年疾作。逾兩春竟死。昌邁所克時日皆不爽。其或病至沉篤。

    時師張口眙目。昌邁投劑能立起。名動四方。往來無寧晷。然未嘗自多。嘗謂法當死者。雖盧扁不能為。苟有生理。勿自我死之可矣。為人瀟灑自適。預知死期。年六十余卒。所著大方。幼科。痘疹折衷。行于世。


如果你對中國醫籍考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中國醫籍考》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