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何以書?譏。何譏爾?王者無求,求車非禮也。
三月乙未,天王崩。
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
五月,鄭伯突出奔蔡。突何以名?奪正也。
鄭世子忽復歸于鄭。其稱世子何?復正也。曷為或言歸或言復歸?復歸者,出惡歸無惡。復入者,出無惡,入有惡。入者,出入惡。歸者,出入無惡。
許叔入于許。
公會齊侯于 。
邾婁人、牟人、葛人來朝。皆何以稱人?夷狄之也。
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櫟者何?鄭之邑。曷為不言入于鄭?末言爾。曷為末言爾?祭仲亡矣。然則曷為不言忽之出奔?言忽為君之微也,祭仲存則存矣,祭仲亡則亡矣。
冬十有一月,公會齊侯、宋公、衛侯、陳侯于侈,伐鄭。
【 譯文】
魯桓公十五年,春天,二月,周天王派遣家父來魯國求取車輛。為什麼記載這件事呢?為了譴責。譴責什麼?作為周天王是無須索求的,天王向諸侯求取車輛,是不合于禮的。
三月,乙未這天,周桓王死了。
夏天,四月,己已這天,安葬齊僖公。
五月,鄭伯突逃亡到蔡國。為什麼稱他的名字呢?因為他奪取了正嫡太子忽的君位。
鄭國世子忽重新回到鄭國。為什麼稱他為世子呢?因為恢復了他作為正嫡的君位。為什麼有的地方說“歸”,有的地方說“復歸”? “復歸”的意思是︰出去時有罪惡,回來時沒有罪惡;“復入”的意思是︰出去時沒有罪惡,回來時有罪惡;“入”的意思是︰出去回來都有罪惡;歸的意思是︰出去回來都沒有罪惡。
許莊公的弟弟回到許國。
魯桓公在部這個地方會見齊侯。
邾婁國人、牟國人和葛國人來魯國朝見。這里為什麼都稱他們為“人”呢?因為把他們看成夷狄。
秋天,九月,鄭伯突回到鄭國的櫟這個地方。櫟是什麼地方?是鄭國的一座城邑。為什麼不說他回到鄭國呢?這是從淺的方面來說的。為什麼這是從淺的方面說的呢?因為祭仲死了。那麼為什麼不說太子忽逃亡國外呢?這說明太子忽作為國君太微弱了,祭仲存在他就存在,祭仲死了,他的君位也保不住了。
冬天,十一月,魯桓公在侈這個地方會見齊侯、宋公、衛侯、陳侯,準備攻打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