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春,齊人殺無知。
公及齊大夫盟于暨。公曷為與大夫盟?齊無君也。然則何以不名?為其諱與大夫盟也,使若眾然。
夏,公伐齊納糾。納者何?入辭也。其言伐之何?伐而言納者,猶不能納也。糾者何?公子糾也。何以不稱公子?君前臣名也。齊小白入于齊。曷為以國氏?當國也。其言入何?篡辭也。
秋,七月丁酉,葬齊襄公。
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內不言敗,此其言敗何?伐敗也。曷為伐敗?復仇也。此復仇乎大國,曷為使微者?公也。公則曷為不言公?不與公復仇也。曷為不與公復仇?復仇者在下也。
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其取之何?內辭也,脅我使我殺之也。其稱子糾何?貴也。其貴奈何?宜為君者也。
冬,浚洙。洙者何?水也。浚之者何?深之也。曷為深之?畏齊也。曷為畏齊也?辭役子糾也。
【 譯文】
魯莊公九年.春天,齊國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
魯莊公和齊國大夫在暨這個地方盟會。魯莊公為什麼與齊國大夫盟會呢?因為這時齊國沒有國君。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不記載齊國大夫的名字呢?這是為了避諱魯莊公與大夫盟會,讓它像與齊國民眾盟會一樣。
夏天,魯莊公派兵攻打齊國,目的是“納糾”。“納”是什麼意思?是表示護送“糾”進入齊國即位的語言.這里說攻打齊國是什麼意思?攻打又說護送,就像不能護送一樣。“糾”是什麼人?就是公子糾。為什麼不稱他公子呢?因為他在魯莊公面前還是臣子,只能稱名。
齊小白進“入”齊國即位.為什麼要用國名作他的姓呢?因為他蓄意篡奪君位.這里說“入”是什麼意思?是表示小白已經篡奪了君位的語言。
秋天,七月,丁酉這天,安葬齊襄公。
八月,庚申這天,魯國軍隊與齊國軍隊在乾時這個地方交戰。魯國軍隊大敗。對魯國是不說失敗的,這里為什麼說失敗呢?這是表示因為討伐而失敗的。為什麼說魯國因討伐而失敗呢?是為了報仇。這是向大國報仇,為什麼派地位卑微的人去呢?其實就是魯莊公自己。既然是魯莊公,為什麼不說是他呢?因為《春秋》的作者不贊成魯莊公出面報仇。為什麼不贊成魯莊公出面報仇呢?因為報仇的人應該是地位低下的。
九月,齊國人“取”公子糾,並把他殺了.這里說“取”是什麼意思?這是魯國的語言。齊國軍隊威脅魯國,讓魯國殺了公子糾.這里稱他為子糾是什麼用意呢?是表示尊重他。為什麼尊重他呢?因為公子糾是適合做齊國國君的人.
冬天,魯國“俊洙”。” 洙”是什麼意思?是魯國河流的名稱。“浚”是什麼意思?就是加深河道。為什麼要加深洙水的河道呢?是害怕齊國的進攻。為什麼害怕齊國的進攻呢?因為魯國曾拒絕殺害公子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