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內篇雜下第六 楚王欲辱晏子指盜者為齊人晏子對以橘第十

類別︰子部 作者︰晏嬰(春秋) 書名︰晏子春秋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晏子將到楚國去,楚王听說了這件事,對左右說︰“晏嬰是齊國長于辭令之人。現在正好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左右回答說︰“在他來時,我們請求綁上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王說:‘這是什麼人?’回答說:‘齊國人。’王說:‘犯了什麼罪?’回答:‘犯了盜竊罪。’”晏子來了,楚王賜給晏子酒,酒到興濃時,二個官吏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說:“綁著的是什麼人?”回答說:“齊國人,犯了盜竊罪。”楚王看著晏子說:“齊國人原來善于盜竊嗎?”晏子離開席位,回答說:“我听說,橘子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長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子。僅僅葉子相似,而它們的果實味道並不一樣。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水土不一樣啊。現在百姓生長在齊國不盜竊,到了楚國就偷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盜嗎?”楚王笑說︰“聖人是不能嬉弄的,我反而自取其辱。”


如果你對晏子春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晏子春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