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素問識

    馬雲。首篇悉舉諸痛。以為問答。故名篇。吳據新校正。改作卒痛。

    必有驗于人

    國語楚語。楚右尹子革曰。民。天之生也。知天必知民矣。

    必有厭于己

    張雲。厭。足也。高雲。厭。棄也。棄其非。而從其是也。簡按張注為是。

    要數極

    簡按玉版論要篇雲。至數之要。迫近以微。

    明明也

    宋本無一明字。志高根據此。簡按考王注意。宋本近是。

    如發蒙解惑

    宋本。如。作而。簡按蒙。同。刺節真邪論。二曰發。禮記仲尼燕居。昭然若發矣。又東方朔七諫。幸君之發。漢揚雄傳。發廓然。竇融傳。曠若發。(晉顧愷之作啟記。朱子有易學啟蒙。)詩毛傳。有眸子而無見。曰。王充論衡雲。人未學問曰。者。竹木之類也。並可以證。王注未允。

    稽遲

    說文。稽。留止也。

    縮

    熊音……貝員反。不伸也。

    絀急

    釋音。絀。丁骨切。張雲。絀。屈曲也。簡按廣韻。絀。竹律切。音。荀子非相篇。緩急嬴絀。注。猶言伸屈也。

    炅

    熊音。古惠反。煙出貌。唐椿原病集雲。靈。音翎。

    小熱貌。內經舉痛論雲。寒氣客于脈外。引小絡而痛。得靈則痛止。注雲。靈。熱也。考篇韻中。炅。明也。

    與熱無干。查有靈。是小熱貌。恐傳寫者。誤靈為炅。未審是否。宜當考讀。(考字典。炅。唐韻。古迥切。

    音穎。說文。見也。廣韻。光也。靈。廣韻。郎丁切。音靈。字類。小熱貌。正字通。俗靈字。)簡按熊唐並誤。高雲。炅。同。熱也。(集韻……俱永切。音憬。炎蒸也。字匯。居永切。)通雅雲。靈素之炅。當與熱同。此說為得。

    而不可按也

    滑雲。此當作痛甚不休也。

    膜原之下

    簡按王注瘧論雲。募原。謂膈膜之原系。與此注異。

    挾脊之脈

    張雲。挾脊者。足太陽經也。其最深者。則伏沖伏膂之脈。故按之不能及其處。志雲。伏沖之脈也。深者。謂邪客于挾脊之沖脈則深。在于腹之沖脈。則浮于外而淺矣。簡按沖脈有浮沉之別。見于靈五音五味篇。志注義長矣。

    起于關元

    馬雲。按骨空論雲。沖脈起于氣沖。今曰關元者。蓋任脈當臍中而上行。沖脈挾臍兩旁而上沖。則本起于氣沖。而與任脈並行。故謂之起于關元。亦可也。張雲。關元。任脈穴。在臍下三寸。沖脈起于胞中。(出五音五味篇。)即關元也。

    因之

    吳雲。氣從之也。

    喘動應手

    馬雲。發喘而動。則應手而痛也。志雲。人迎氣口。喘急應手也。簡按王吳張並不釋。

    蓋此指腹中築動而言。靈百病始生篇雲。其著于伏沖之脈者。揣之應手而動。是也。喘。或者與通。音軟。

    說文。動也。馬志注恐非也。

    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滑雲。以上十三字。不知何所指。簡按高本。此十三字。移于第四對。故按之痛止之下。文脈貫通。極是。

    在下相引

    吳作上下相引。非也。

    小腸膜原之間

    簡按上文雲。腸胃之間。膜原之下。張雲。膜。筋膜也。原。肓之原也。腸胃之間。

    膜原之下。皆有空虛之處。以原為肓之原。恐誤。百病始生篇雲。舍于腸胃之外。募原之間。又雲。著于腸胃之募原。太陰陽明論雲。脾與胃以膜相連。蓋髒腑之間。有膜而相遮隔。有系而相連接。此即膜原也。故王注瘧論雲。膈膜之原系。馬注始生篇雲。腸胃之外。膜原之間者。即皮里膜外也。此說近是。

    大經

    志雲。髒腑之大絡也。簡按百病始生篇雲。其痛之時息。大經乃代。離合真邪論雲。反亂大經。皆其義也。

    宿昔而成積矣

    志雲。宿昔。稽留久也。高雲。匪朝伊芳夕。故痛于宿昔。汪昂雲。按此即今之小腸氣也。

    厥逆上泄

    吳雲。上泄。吐涌也。涌逆既甚。陰氣必竭。

    陰氣竭陽氣未入

    馬雲。陰經之氣竭。衛氣不得入。故寒氣壅滯。高雲。陰氣竭于內。陽氣虛于外。

    不能即入于陰。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間則陰氣竭而得復。陽氣未入而得反。乍劇乍甦則生矣。

    不得成聚

    張雲。水谷不得停留。志雲。不成積聚。而後泄腹痛也。簡按王注為是。

    熱氣留于小腸

    吳雲。此明腹痛而閉不通者。簡按本篇。敘腹痛一十四條。屬熱者止一條。余皆屬寒。

    王氏證治準繩有說。當參考。又史載之方。舉每證。附以脈候及治方。文繁不錄。宜參。

    固盡有部

    簡按吳改固作面。泥矣。

    視其五色

    馬雲。按靈樞五色篇第四節。義與此同。

    飧泄

    簡按甲乙。太素。作食而氣逆。然經脈篇。肝所主病。嘔逆飧泄。未必改字。

    肺布葉舉

    志雲。肺髒布大。而肺葉上舉。簡按此據全注。今從之。

    上焦不通榮衛不散

    吳雲。二不字。非也。

    精卻

    吳雲。卻。卻步之卻。退也。

    故氣不行矣

    新校正。不。作下。考上文。作下為是。吳亦從之。馬則雲。作下行者。不知經脈之行故也。張亦引本神篇。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而證之。並難憑矣。

    氣不行

    新校正引甲乙。似是。吳雲。氣。榮衛表氣也。亦通。

    外內皆越

    馬雲。人有勞役。則氣動而喘息。其汗必出于外。夫喘則內氣越。汗出則外氣越。故以之而耗散也。


如果你對素問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素問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