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素問識

    八極

    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神氣不變。又天運。天有六極五常。音義。司馬雲。六極四方上下也。

    青中主肝

    高雲。在色為青。在中主肝。

    且復侍坐

    諸本。且。作旦。當改。

    一陽為游部

    張雲。少陽在側。前行則會于陽明。後行則會于太陽。出入于二陽之間。故曰游部。志雲。游部者。游行于外內陰陽之間。外內皆有所居之部署。

    此知五髒終始

    吳雲。由表而入。則始太陽。次少陽。終陽明。由里而出。則始陽明。次少陽。終太陽。言五髒者。陽該陰也。張雲。有陽則有陰。有表則有里。睹此三陽之義。則五髒之終始。可類求而知矣。

    三陽為表

    張雲。三陽。誤也。當作三陰。三陰。太陰也。太陰為諸陰之表。故曰。三陰為表。按陰陽離合論曰。太陰為關。痿論曰。肺主身之皮毛。師傳篇曰。肺為之蓋。脾者主為衛。是手足三陰。皆可言表也。下文所謂三陽三陰者。明列次序。本以釋此。故此節。當為三陰無疑。王氏而下皆曰。三陽。太陽也。二陰。少陰也。少陰與太陽為表里。故曰。三陽為表。二陰為里。其說若是。然六經皆有表里。何獨言二經之表里于此耶。蓋未之詳察耳。

    一陰至絕作朔晦

    馬雲。王注。以一陰至絕為讀。作朔晦為讀。又以卻具合以正其理為句。義不通。

    當言一陰至絕作為讀。晦朔卻具為讀。合以正其理為句。豈知一陰至絕。而有復作之理。朔晦相生之妙。卻具于其中。而正此厥陰之理也。正者。證也。簡按王注義尤明備。馬說卻非也。王所引靈樞文。出陰陽系日月篇。

    以正其理

    張雲。終始循環。氣數具合。故得以正其造化之理矣。

    弦急懸不絕

    張雲。懸。浮露如懸也。少陽之脈。其體乍數乍疏。乍短乍長。今則弦急如懸。其至不絕。兼之上乘胃經。此木邪之勝。少陽病也。按以上三陽為病。皆言弦急者。蓋弦屬于肝。厥陰脈也。陰邪見于陽分。非危則病。故特舉為言。

    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

    張雲。三陰。太陰也。上文雲。三陽為表。當作三陰者。其義即此。三陰之髒。

    脾與肺也。肺主氣。朝會百脈。脾屬土。為萬物之母。故三陰為六經之主。

    上空志心

    吳。改作志上控心。注雲。志。謂腎氣也。脾為坤土。有母萬物之象。故六經受栽于脾。

    而後治。是為六經所主。今其氣上交于太陰寸口。脈來搏而沉。是脾家絕也。脾絕則腎無所畏。氣上凌心。控引心痛。腎主志。故曰志上控心。馬雲。所謂三陰者。在手則為手太陰肺經也。為手足六經之所主。正以百脈朝會。皆交于手太陰經也。夫太陰之脈。浮澀為本。今見伏脈。又似鼓不浮。是腎脈干肺也。腎之神為志。肺虛則腎虛。其志亦空虛無根據耳。曰上空者。蓋腎神上薄也。曰志心者。志雖腎之神。而實心之所之之謂也。張雲。交于太陰。謂三陰脈至氣口也。肺主輕浮。脾主和緩。其本脈也。今見伏鼓不浮。則陰盛陽衰矣。當病上焦空虛。而脾肺之志。以及心神。為陰所傷。若致不足。故上空志心。按陰陽應象大論曰。肺在志為憂。脾在志為思。心在志為喜。是皆五髒之志也。簡按吳。空。作控。據王注。

    而其注則根據楊義。然楊空字欠詳。要之此一節。義不清晰。張義略通。

    二陰至肺

    張雲。言腎脈之至氣口也。經脈別論曰。二陰搏至。腎沉不浮者。是也。腎脈上行。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出氣口。是二陰至肺也。腎主水。得肺氣以行降下之令。通調水道。其氣歸膀胱也。肺在上。腎在下。脾胃居中。主其升降之柄。故曰。外連脾胃也。外者。腎對脾言。即上文三陰為表。二陰為里之義。

    一陰獨至

    張雲。厥陰脈勝也。經脈別論曰。一陰至。厥陰之治。是也。厥陰本脈。當軟滑弦長。

    陰中有陽。乃其正也。若一陰獨至。則經絕于中。氣浮于外。故不能鼓鉤而滑。而但弦無胃。生意竭矣。簡按張注。經絕氣浮為句。不鼓鉤而滑為句。志高同。吳改作一陰獨至。鉤而滑。經絕氣浮不鼓。不可從。

    頌得

    簡按頌。似用切。音誦。

    一陰為獨使

    馬雲。一陰者。即厥陰也。厥陰為里之游部。將軍謀慮。所以為獨使也。張雲。使者。

    交通終始之謂。陰盡陽生。惟厥陰主之。故為獨使。

    三陽一陰太陽脈勝

    馬雲。此言膀胱與肝為病者。膀胱勝而肝負也。三陽者。足太陽膀胱經也。一陰者。足厥陰肝經也。膀胱主病。而肝來侮之。則木來乘水。當是時。膀胱為表。肝為里。膀胱邪盛。有自表之里之勢。肝經不得而止之。致使內亂五髒之神。外有驚駭之狀。金匱真言論曰。肝其病發驚駭。高。太陽。

    改作太陰。簡按高注義乖。今仍舊文。

    二陰二陽病在肺

    高。二陽。作三陽。注雲。太陽之氣。主皮毛者。肺之合。故二陰三陽相合。病在肺也。二陰合三陽而病肺。則三陽有余。二陰不足。故少陰脈沉也。簡按舊注義通。未必改字。諸家仍王。

    勝肺傷脾

    張雲。土邪傷水。故足少陰之脈沉。沉者。氣衰不振之謂。然胃為脾腑。脾主四肢。火既勝肺。胃復連脾。脾病則四肢亦病矣。簡按高雲。勝肺。猶言肺氣勝也。誤甚。

    客游于心脕下空竅堤閉塞不通

    馬。心脕下句。空竅堤句。注雲。少陰之氣。客游于心脕之下。水來侮火也。然陰氣上游。胃不能制。腸胃空竅為堤。閉塞不通。高雲。空竅。汗孔之竅也。堤。猶路也。少陰少陽相合。陰勝其陽。故病出于少陰之腎。少陽三焦之脈。散絡心包。出于胃脕。今少陰之氣。客游于心脕下。

    是陰客于陽。水勝其火。致三焦不能出氣以溫肌腠。一似空竅之路。閉塞不通。吳。陰氣以下十字句。堤閉塞不通五字句。注雲。二陰。少陰腎氣也。一陽。少陽膽氣也。二氣相搏。水不勝火。病出于腎。腎病則氣逆。

    而上實于心脕下之空竅。如堤防之橫塞胸中。不得通塞。張同。堤下為句。簡按王。陰氣客游于心句。脕下空竅句。今考文義。高注似是。但堤字注未穩。當從舊注。

    四肢別離

    吳雲。胸中病。則四肢無以受氣。故若別離于身。不為己有也。張雲。清陽實四肢。陽虛則四肢不為用。

    一陰一陽代絕雲雲

    高。此一項。移于上文一陰為獨使之下。注雲。舊本在四肢別離下。今改正于此。張雲。代絕者。二髒氣傷。脈來變亂也。肝膽皆木。木生心火。病以陽衰。則陰氣至心矣。吳雲。陰氣。

    動氣也。上下無常者。作輟無時也。出入不知者。端倪莫測也。簡按吳陰氣之解。未見所本。

    皆在

    吳雲。在寸口也。張雲。皆病也。簡按志高以二陽三陰為句。以至陰皆在為句。而注皆在。為脾胃之氣皆在于中。其說迂回叵從。

    陰不過陽

    馬雲。胃脾肺經為病。則在陰經者。不能出過于陽以為和。在陽經者。不能入止于陰以為和。陰陽之氣。並至阻絕。張雲。陰不過陽。則陰自為陰。不過入于陽分也。陽氣不能止陰。則陽自為陽。不留止陰分也。

    浮為血瘕沉為膿

    吳。浮沉改置。馬雲……腐同。張雲。脈浮者。病當在外。而為血瘕。脈沉者。

    病當在內。而為膿。正以陰陽表里。不相交通。故脈證之反若此。

    陰陽皆壯下至陰陽

    張雲。陰陽皆壯。則亢而為害。或以孤陰。或以孤陽。病之所及。下至陰陽。

    蓋男為陽道。女為陰器。隱曲不調。俱成大病也。

    上合昭昭下合冥冥

    張雲。昭昭可見。冥冥可測。有陰陽之道在也。吳雲。昭昭。天之道也。冥冥。

    地之陰也。言脈之陰陽。合天地也。

    遂合歲首

    張。合。作至。高雲。五髒五行。始于木。而終于水。猶四時始于春。而終于冬。遂合今日孟春之歲首。簡按陰陽皆壯以下文六句。與下文不相冒。且旨趣曖昧難曉。疑是他篇錯簡。今姑仍張注。

    在理已盡草與柳葉皆殺

    馬雲。冬三月之病。死證悉見。在理已盡。亦可延至地有草柳有葉之時。

    其人始殺者。何也。有死征而有死脈也。以物生而人死。故亦以殺名之。向使交春之初。陽脈亦絕。有同陰脈。

    止期在孟春而已。安能至此草柳俱見之日乎。張雲。在理已盡。謂察其脈證之理。已無生意也。以冬之病而得此。則凡草色之青。柳葉之見。陰陽氣易。皆其死期。故雲皆殺也。簡按今仍王注。

    春陰陽皆絕

    馬根據太素。刪春字。吳張志高。並順文釋之。今從馬。

    陽殺

    馬雲。春三月為病者。正以其人秋冬奪于所用。陰氣耗散。不能勝陽。故春雖非盛陽。交春即病。為陽而死。名曰陽殺。張雲。春月陽氣方升。而病在陽者。故曰陽殺。殺者。衰也。高雲。春三月之病。

    陽氣不生。故曰陽殺。殺。猶絕也。簡按馬張之注。義相反。今詳馬據王注。為病熱而釋之。義似長。仍從之。

    草干

    馬雲。若使其脈陰陽俱絕。則不能滿此三月。而始死也。期在舊草尚干之時。即應死矣。無望其草生柳葉之日也。簡按王以降。並為深秋之節。然陰陽皆絕者。安有從春至深秋。而始死之理乎。雖舊草尚干之解未允當。姑從馬說。以俟後考。

    至陰不過十日

    張雲。脾腎皆為至陰。夏三月。以陽盛之時。而脾腎傷極。則真陰敗絕。天干易氣。

    不能堪矣。故不過十日也。高雲。此夏三月之病。而有短期也。六月長夏。屬于至陰。時當至陰。陽氣盡浮于外。夏三月而病不愈。交于至陰。不過十日死。李雲。金匱真言論曰。脾為陰中之至陰。五髒六腑之本也。以至陰之髒。而當陽極之時。苟犯死癥。期在十日。

    陰陽交期在水

    熊音……音廉。薄也。張雲……音斂。清也。馬雲。其脈陽中有陰。是謂陰陽交也。則脾未全絕。期在七月水生之候。其水靜之日而死矣。吳雲。陰脈見于陽。陽脈見于陰。陰陽交易其位。謂之陰陽交。水。仲秋水寒之時也。言陰陽交易。既失其常。時當水。則天地不交之時也。脈與天地相違。短期不在是乎。高雲……濂同。若越長夏。而至于秋。則為陰陽交。夏三月之病。而交于秋。期在濂水而死。濂。猶清也。中秋。水天一色之時也。簡按。薄冰也。潘岳寡婦賦。水以微凝。乃言冬初之時也。正韻。濂。音廉。與同。一曰。薄也。

    其為清之義。未見所據。

    三陽俱起

    馬雲。三陽者。足太陽膀胱經也。膀胱病脈俱起。則膀胱屬水。秋氣屬金。金能生水。

    當不治自已也。吳雲。俱起。手足俱起也。高雲。三陽。謂太陽陽明少陽。故曰俱。後三陽。謂太陽。二陰。

    謂少陰。故曰獨也。

    陰陽交合者

    馬雲。若膀胱有陽病而見陰脈。有陰病而見陽脈。是陰陽相合。其證當行立坐臥。俱不寧也。以金為主。當善調之而愈。吳雲。謂陰陽之氣交至。合而為病也。陰陽兩傷。血氣俱損。衰弱已甚。

    故令動止艱難。立則不能坐。坐則不能起也。張雲。秋氣將斂未斂。故有陰陽交合為病者。則或精或氣。必有所傷。而致動止不利。蓋陽勝陰。故立不能坐。陰勝陽。故坐不能起。

    三陽獨至

    李雲。陽。當作陰。陰病而當陰盛。則孤陰不生矣。冰堅如石之候。不能再生。即上文三陽俱起。不治自愈。下文。二陰期在盛水。則此為三陰無疑。

    期在石水

    張雲。三陽獨至。陽亢陰竭之候也。陰竭在冬。本無生意。而孤陽遇水。終為撲滅。故期在冰堅如石之時也。

    二陰獨至

    張雲。二陰。全元起本。作三陰。即所謂三陰並至。有陰無陽也。盛水者。正月雨水之候。孤陰難以獨立。故遇陽勝之時。則不能保其存也。


如果你對素問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素問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