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官制象天 第二十四

類別︰經部 作者︰董仲舒(漢) 書名︰春秋繁露

    王者制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1),凡百二十人,而列臣備矣。吾聞聖王所取儀,金天之大經(2),三起而成,四轉而終,官制亦然者,此其儀與?三人而為一選,儀于三月而為一時也。四選而止,儀于四時而終也。三公(3)者,王之所以自持也。天以三成之,王以三自持。立成數以為植(4)而四重之,其可以無失矣。備天數以參事,治謹于道之意也。此百二十臣者,皆先王之所與(5)直道而行也。是故天子自參(6)以三公,三公自參以九卿,九卿自參以三大夫,三大夫自參以三士。三人為選者四重,自三之道以治天下,若天之四重,自三之時以終始歲也。一陽而三春(7),非自三之時與?而天四重之,其數同矣。天有四時,時三月;王有四選,選三臣。是故有孟、有仲、有季,一時之情也;有上、有下、有中,一選之情也。三臣而為一選,四選而止,人情盡矣。人之材固有四選,如天之時固有四變也。聖人為一選,君子為一選,善人為一選,正人為一選,由此而下者,不足選也。四選之中,各有節也。是故天選四堤十二而人變盡(8)矣。盡人之變合之天,唯聖人者能之,所以立王事也。何謂天之大經?三起而成日,三日而成規(9),三旬而成月,三月而成時,三時而成功。寒暑與和,三而成物;日月與星,三而成光;天地與人,三而成德。由此觀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經也,以此為天制。是故禮三讓而成一節,官三人而成一選。三公為一選,三卿為一選,三大夫為一選,三士為一選,凡四選。三臣應天之制,凡四時之三月也。是故其以三為選,取諸天之經;其以四為制,取諸天之時;其以十二臣為一條,取諸歲之度;其至十條而止,取之天端。何謂天之端?曰︰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為一端,地為一端,陰為端,陽為一端,火為一端,金為一端,木為一端,水為一端,土為一端,人為一端,凡十端而畢,天之數也。天數畢於十,王者受十端於天,而一條之率。每條一端以十二時(10),如天之每終一歲以十二月也。十者天之數也,十二者歲之度也。用歲之度,條天之數(11),十二而天數畢。是故終十歲而用百二十月,條十端亦用百二十臣,以率被(12)之,皆合於天。其率(13)三臣而成一慎,故八十一元士為二十七慎,以持二十七大夫;二十七大夫為九慎,以持九卿;九卿為三慎,以持三公;三公為一慎,以持天子。天子積四十慎以為四選,選一慎三臣,皆天數也。是故以四選率之,則選三十人,三四十二,百二十人,亦天數也。以十端四選(14),十端積四十慎,慎三臣,三四十二,百二十人,亦天數也。以三公之勞(15)率之,則公四十人,三四十二,百二十人,亦天數也。故散而名之為百二十臣,選而賓(16)之為十二長,所以名之雖多,莫若謂之四選十二長,然而分別率之,皆有所合,無不中天數者也。求天數之微,莫若於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節,三四十二,十二節相持而形體立矣。天有四時,每一時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歲數終矣。官有四選,每一選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參而事治行矣。以此見天之數,人之形,官之制,相參相得也。人之與天,多此類者,而皆微忽(17),不可不察也。天地之理,分一歲之變以為四時,四時亦天之四選已。是故春者少陽之選也,夏者太陽之選也,秋者少陰之選也,冬者太陰之選也。四選之中各有孟、仲、季,是選之中有選,故一歲之中有四時,一時之中有三長,天之節也。人生於天而體天之節,故亦有大小厚薄之變,人之氣也。先王因人之氣,而分其變以為四選,是故三公之位,聖人之選也。三卿之位,君子之選也;三大夫之位,善人之選也;三士之位,正直之選也。分人之變以為四選,選立三臣,如天之分歲之變以為四時,時有三節也。天以四時之選與十二節相和而成歲,王以四位之選與十二臣相砥礪(18)而致極,道必極于其所至,然後能得天地之美也。

    【注釋】

    (1) 元士︰天子的上士。按上古天子有二士,元士是上士。  (2) 金天之大經︰應為“法天之大經”。“金”為“法”字之誤。  (3) 三公︰指輔助天子的太師、太傅、太保三種官職。  (4) 植︰關閉門戶的直木,這里指關鍵。  (5) 與︰贊許,贊同。  (6) 參︰意猶輔佐,輔助。  (7) 三春.春季.因一季三月,故叫春季為三春。  (8) 天選四堤十二而人變盡︰應作“天選四時,終十二而天變盡”。  (9) 成規︰同“成魄”。“規”為“魄”之誤。魄︰每月初三日的月光。  (10) 以十二時︰應作“以十二臣”。“時”為“臣”字之誤。  (11) 條天之數︰與上天之數相通。條︰通,相通。  (12) 率(l )︰規律。被︰這里是概括的意思。  (13) 率︰計算。  (14) 以十端四選︰“四選”二字為衍文。  (15) 三公之勞︰三公的屬僚。勞︰義同“僚”,屬僚。  (16) 賓︰敬,尊敬。  (17) 微忽︰細微。  (18) 砥礪︰磨煉,這里有輔助的意思。

    【譯文】

    稱王者規定官職,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一百二十人,而朝廷眾多臣下就齊備了。我听說聖王所取法的準則,是效法上天的根本標準,季節是在三月而成,年是在四季而終,官職的制定也是這樣,這就是標準嗎?三個人組成一個選拔單位,以三月為標準可以知道一個季節,四次選拔後才終止,是以四季為標準才終止一年的意思。三公,是君王自己主持管理的官職。上天用天地人三道構成了自已,君王也用三種官職自己來管理。以三的成數確立而成為治國的關鍵並四次重復關注,大概可以沒有失誤了。齊備上天四季之數來輔助政事,是審慎于治國之道的意思。這一百二十名大臣,全是先王所贊同的按正道行事的。因此天子以三公輔佐自己,三公用九卿輔助自己,九卿以三大夫輔助自己,三大夫用三士輔佐自己。三人為一選拔單位計四次重復選拔,用天地人之道來治理天下,如同上天的四季相重復,從三月一季而到終歲後又重新開始。一個陽氣而落為三春(月),不是由三開始的季節嗎?而上天四次重復一陽三月,數目完全相同。上天有四季,每季有三月;君王有四次選拔,選拔公卿士三臣。所以每一月(季)都有孟、有仲、有季,這是一月(季)的基本情況;有上、中、下,這是每次選拔的情況。三臣進行一次選拔,四次選拔後才住手,人的上、中、下情況也就盡知了。人的才能本有四次選拔,如同上天的季節本有四次變化。聖人是選拔的一類,君子是選拔的一類,善人是選拔的一類,正直的人是選拔的一類,由這往下的人,就不值得選拔了。四次選拔中,每次都有原則。因此,上天選取了四季,十二個月終了時天的變化也就終結了。全部人的變化與上天變化相同,只有聖人能認識到這一點,是確立君王之事的依據。什麼是上天的最大的原則?三時起(子、辰、申)構成一天,每月三日成月魄,三旬構成一月,三月構成一季,三個季節莊稼成熟一次。嚴寒、酷暑與溫暖調和,三種氣候構成萬物;日、月和星宿三種組成光亮;天道、地道和人道,三種才構成了道德。由此看來,三組成統一,就是上天的最大的原則,用這一道理組成了上天的各項制度。因此禮儀三次謙讓組成禮節,官吏三人組成一個選拔單位。三公是一個選拔單位,三卿是一個選拔單位,三大夫是一個選拔單位,三士是一個選拔單位,一共四個選拔單位。三臣反映了上天的構成制度,概括了四季中的三個月。因此朝廷以三人作為選拔單位,是由上天的構成原則取法而來;朝廷用四作為定數,是由上天的四季取法而來,朝廷以十二臣為一個單位,是由一年的十二月取法而來;有的到十就終結,由上天的端緒取法而來。什麼是上天的端緒?我認為︰天有十個端緒,十個端緒之後就沒有了。天是一端,地是一端,陰氣為一端,陽氣為一端,火為一端,金為一端,木是一端,水是一端,土是一端,人為一端,共十個端緒就沒有了,這是上天的術數。上天的規律到十就結束,稱王的人從上天那里接受十端,是依循這一條原則。每一條以十二臣為一端,如同上天每一年都是十二個月。十是上天的術數,十二月是一年的數目,用每一年的數,通上天的術數,到十二,天的術數就結束。所以結束十年就可以用一百二十個月代替,貫通十端也用一百二十名臣,用這一規律概括,全都符合上天之數。合計三名臣而組成一個慎重,所以八十一名元士組成二十七個慎重,來挾持二十七名大夫;二十七名大夫組成九個審慎,來扶助九卿;九卿組成三個審慎,來扶助三公;三公組成一慎,以扶持天子。天子積累四十個審慎而成為四個選拔結果。選拔一慎出三臣,都是天的術數。所以用四次選擇結果來合計,每一次就可選拔出三十人,四次就選拔出一百二十人,這也是上天的術數。用十端計算,十端積累四十個審慎,每次審慎選拔出三臣,四十慎共選出一百二十人,這也是上天的術數。按三公的屬僚計算,三公等計有四十人,每人有三名屬官,計一百二十人,這也是上天的術數。因此一般地稱呼他們是一百二十名臣,從選拔角度敬稱為十二長,用來稱呼的名稱雖然多,都不如叫做四選,十二長,然後如果分別計算,數目全是有符合對象的,沒有不與上天的術數相合的。研究上天術數的細微不同,沒有趕得上從人那里研究的。人的身體有四肢,每一條肢體有三個關節,每人計十二個關節互相輔佐,身體也就形成了。天有四季,每一季節有三個月,三四十二,十二個月彼此接續,一年十二個月就組成了。官吏有四次選拔,每一次選出三人,四次計十二人,十二臣參與治理,政事就可通行了。由此可發現天的術數,人的形體,官吏的制度,是互相參證互相啟發。人和上天,與這種情況有許多類似,但這類似都很細微,不能不細致分析。上天、大地的道理,分一年的變化而成四季,四季也是上天的四次選擇的結果。所以春季是少陽的選拔結果,夏季是太陽的選拔結果,秋季是少陰的選拔結果,冬季是太陰的選擇結果。四次選拔中各自有孟、仲、季三時,這又是選拔中又有選拔,所以一年之中有四季,一季當中有三長,這是上天的節度。人的一生和天比較是以上天的節度為四肢,所以也有大小、厚薄的變化,這就是人的氣。先王依據人的氣,而區分它的變化為四選,所以三公的職位,是聖人選拔的結果;三卿的職位,是君子選擇的結果;三大夫的職位,是善人選拔的結果;三士的職位,是正直人的選拔結果。區分人的變化而成為四選,通過選拔確立三臣,如同上天用四季分為年歲的變化,每一季又有孟、仲、季三節一樣。上天用四季的選擇和十二月相一致而組成一年,君王用四類選拔和十二臣互相扶助而達到最好的程度,治國之道一定要到達所要達到的最高程度,然後才可得到天地的最好配合。


如果你對春秋繁露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春秋繁露》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