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郊祭 第六十七

類別︰經部 作者︰董仲舒(漢) 書名︰春秋繁露

    《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父母之喪,至哀痛悲苦也,尚不敢廢郊也,孰足以廢郊者?故其在禮,亦曰︰“喪者不祭,唯祭天為越喪而行事。”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如此甚也。今群臣學士不探察,曰︰“萬民多貧,或頗饑寒,足郊乎?”是何言之誤!天子父母事天,而子孫畜萬民。民未1)飽,無用祭天者,是猶子孫未得食,無用食(2)父母也。言莫逆於是,是其去禮遠也。先貴而後賤,孰貴於天子?天子號天之子也。奈何受為天子之號,而無天子之禮?天子不可不祭天也,無異人之不可以不食父。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為可。今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異是?是故天子每至歲首,必先郊祭以享天,乃敢為(3)地,行子禮也;每將興師,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征伐,行子道也。文王受天命而王天下,先郊乃敢行事,而興師伐崇。其《詩》曰(4)︰“兒丸k(5),薪之抓6)之。濟濟闢王(7),左右趨之。濟濟闢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8),髦士(9)攸宜。”此郊辭也。其下曰︰“淠(10)彼徑舟,A徒v之(11)。周王于邁,六師(12)及之。”此伐辭也。其下(13)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豐。”以此辭者,見文王受命則郊,郊乃伐崇,伐崇之時,民何處央(14)乎?

    【注釋】

    (1) 蹋和 氨欏保 氈欏nbsp; (2) 食(s )︰給…… 吃,供養。  (3) 為︰祭祀。  (4) 其《詩》曰︰語見《大雅•k》。  (5) (f ng f ng) ︰草木盛長的樣子。⑶u)︰柞木。k︰叢生的樹木。  (6)   u)︰將薪柴堆積起來。  (七)  濟濟︰美好的樣子。闢王︰君王。闢︰君主。  (8) 峨峨︰儀表盛壯的樣子。  (9) 髦士︰俊杰之士。  (10) 淠(b ) ︰船在水中行進的樣子。  (11) A徒︰猶眾人。A︰眾多。v(j ) ︰同“揖”,船槳。這里指用槳劃船。  (12) 六師︰又稱六軍。按禮,春秋天子有六軍,諸侯有三軍。  (13) 其下曰︰《詩》見《大雅•文王有聲》。  (14) 央︰同“殃”,災禍。

    【譯文】

    《春秋》的原則,國家有了大的喪事,停止宗廟的祭祀,卻不停止郊祭上天,不敢因父母的喪事,廢棄祭祀上天大地的禮節。父母的喪事,是特別悲哀痛苦的,還不敢隨意廢棄郊祭,什麼可以廢棄郊祭呢?所以在禮儀上也說︰“有父母之喪的人不祭宗廟,只有祭上天要超越喪事而進行。”古人敬畏上天而重視祭天,到這麼重要的程度。如今群臣和有學問的人不探察其中的原因,認為︰“百姓貧困的多,有的甚至挨俄受凍,還要祭天嗎?”這是多麼錯誤的言論!天子像侍奉父母一樣侍奉上天,像對待自已子孫一樣畜養百姓。百姓沒有全部實現溫飽,不去祭祀上天,這如同子孫沒有吃東西就不用給父母吃一樣。言論沒有比這種說法更違背禮節了,這種說法離有禮太遙遠了。先尊貴而後低賤的,誰比天子更尊貴?天子號稱上天的兒子。為什麼接受了天子的稱號,卻沒有天子的禮節?天子不可以不祭祀上天,和人不能不扶養父母沒有區別。做為人的兒子卻不服侍父親的,天下沒有誰能認為可以。如今做為上天之子卻不服侍上天,和上面說的有什麼區別?所以天子到每年之初,一定先進行郊祭而宴享上天,才敢祭祀大地,行兒子之禮;每次要發兵,一定首先祭祀上天並察告上天,才敢去征伐,是行兒子之道。文王接受天命而稱王天下,首先祭祀上天才敢行天子之政事,發兵攻打崇地。《詩經》說︰“茂盛的柞木叢生,薪柴堆積著。容貌堂堂的君王,左右都緊緊跟從。容貌堂堂的君主,左右都捧著璋玉參加祭祀,所捧璋玉美好盛壯,俊杰之士最合宜。”這是郊祭時的祝辭。《詩經》在下邊又說︰“船蕩悠悠駛過涇水,眾人用槳劃船。周王往前行進,六軍都緊緊相隨。”這是攻伐時的用語。《詩經》在後邊又說︰“文王稟受天命,有了重大武功,在攻伐崇地之後,在豐地修築城邑。”從這幾句詩可見文王受命後即行郊祭,郊祭後才攻打崇地。攻打崇地時,百姓在什麼地方遭受過殃禍?


如果你對春秋繁露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春秋繁露》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