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軍營下定,常須防御。于營外去幕二十步列隊仗,如臨陣對寇法,晝夜嚴警。縱縫雨雪,並抽隊官,並不得離隊。每營留馬五匹,並鞍勒放飼,防有警急,立要馳告。
凡都營警備之外,每軍必別設兵候一曲,量抽戰士三五十人,于當軍四面三五里外要害之路,夜設外鋪。每鋪給鼓三面,自隨。如夜中有賊犯大營,其外鋪看賊與大營交戰,即從後鳴鼓大叫,以擊賊後,乘得機便,必當克捷。
凡軍營下定,夜則別置外探,每營以折沖、果毅迭作蕃次。每面四人,每人領馬五騎,于營四面,去營十里外游奕,以備非常。如有警急,馳報軍中。或令馬軍至一更時舉火相應,賊見火號,不敢偷營。
凡軍營遇夜,又于賊來要路以探騎為暗鋪,各持新炬藏火,遞相應接。仍于路左草中伏人,或于高木遙望。如覺有賊,走報馬鋪舉火,前鋪應了,即馳赴大軍,大軍亦置望烽人舉火相應(烽制具烽火門)。
凡馬鋪,每三十里一鋪,以押官部押。
凡晝日有賊犯營,被犯之營即急擊鼓,諸營以擊鼓應訖,無賊之營即止,惟所犯之營非賊散,鼓聲不得輒止。諸軍各著衣甲持杖,看大將五方旗所指之方,即是賊來之路,裝束兵甲,出前布列,未得輒動。如須兵救,听大總管進止。
凡每夜定鋪時,每鋪令貯火煙五條,干草一束,仍令種火。若有警軍,每鋪並相救。傳鋪相報,不得隔越,仍舉火炬照之。中軍即擊鼓,令諸營遍覺。將士俱被甲冑,持弓矢,見走者即射,自然立定。賊若稍多,中軍疾出兵救援。其偷營警軍,多作叫聲,宜審辯之。
凡軍營,慮有突犯,即于營外常置拓隊防護,並抽留營戰隊充。其隊去幕三十步均布,隊間容隊。若賊來,拓隊不敵,然後營中出兵相助,不得令賊犯大營。
凡軍營被賊來犯,大總管自將兵救之。常先與諸將潛約成,兵士隨身帶胡桃鈴之類為號。被犯之營聞之,即知大總管兵至。或鐸、或鈴,皆不可預定,恐賊人偷號。
凡軍營久住,于山谷賊路,掘斷為土壕,闊三丈,深二尺,以細沙散土填平,每日檢行,掃令淨平。奸人出入與兵馬往來,盡見。
凡軍所駐,于奇兵中選驍果諳山川道路及久在軍前人,與鋪兵計會交牌,日夕遞候于亭障之外,用捉生之法捉敵人樵牧問覘者,生禽以歸,以訊問賊中事機。其舉用勿令游奕人知。
凡軍中,至夜,百步著听子二人,每更一替,充雜听伺。如夜聞敵營馬嘶,則謀備夜出攻掠之類。其余仿此,以警不虞。猶令听探之不遠,故又選聰耳少睡者,令臥枕空胡鹿。其胡鹿必以野豬皮為之,凡人馬行在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聞其中。每營置一二所,營中闊者置三四所。若孤鎮鋪柵,亦各置一所。听子須頻改易回玄,勿常定處所。仍以子將一人斡當,每日一替。
凡軍營中必為望樓,其數量兵多少大率仿地听之數。選明目能視三四十里、辨旗色者以為望子,亦頻改易,勿常置一處。亦以子將一人斡當,每日一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