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州,德光所建,仍曰昭德軍,契丹舊地也。東至大遼水,水東即女真界,西南至東京百三十里,北至雙州八十里。
韓州,在三韓之地,本州海西北邊之邑,舊有三州,契丹並為韓州。東北至生女真界,西北至惠州九十里,西至遼河六十里,南至通八十里。
同州,阿保機所建,仍曰鎮安軍,契丹舊地。東至生女真界,西南至東京二百里,西北至雙州七十里,東北至集州七十里。
耀州,地控新羅界,胡中要害之地。東至鴨綠江女真界,西至大遼,南至石城,北至東京百五十里。
信州,唐天後時置州,以處契丹失活部落,隸營州都督,明年遷于青山州安置。今契丹建為彰勝軍。東南北三面至生女真界各三十里,西至逆流河七十里,東南至長春州百二十里,北至黑水河三十里,地有黃龍縣(古渤海國之地,今虜中號黃龍府,自雲高祖射黃龍之所,夸詞也)。
銀州,阿保機所建,女真國舊地。東至逆流河五里,入生女真界,西至雙州七十里,南至東京三百里,北至渤海州六十里。
雙州,契丹號保安軍,有通吳軍營壘。東至逆流河二里,入生女真界,西至遼州七十里,南至沈州七十里,北至渝州百二十里。
貴州,古城,方二十里,曹魏時公孫康所據城也,漢樂浪等地。東南北皆生女真界,西至沈州八十里。
顯州,本渤海國,按《皇華四達記》︰唐天寶以前,渤海國所都顯州,後為契丹所並。又有集康二州,並撥屬本州。東至遼州九十里,又三百九十里至東京,西至宜州百二十里,南至乾州七里,北至醫巫閭山。
乾州,在醫巫閭山之南,古遼澤之地,虜主景宗陵寢在焉,今置廣德軍節度兼山陵都部署。東至顯州八里,西南至銀治寨二十五里,西至遼州六十里,北至兔兒橋四十里。
宗州,在石熊山之陽,管熊山一縣,古遼東之地。東至遼水,南至顯州一百里,北至潢水。
岩州,本高麗所據之地,唐太宗伐遼,師次白岩城下,因建為岩州。今契丹置兵屯守,州名不改。東至女真界百九十里,東南至東京五十里,南至集州,北至雲山縣。
開州,渤海古城也,虜主東討新羅國,都其城要害,建為州,仍曰開遠軍。西至來遠城百二十里,西南至吉州七十里,東南至石城六十里。
來遠城,虜中庚戌年討新羅國,得要害地,築城以守之,即中國大中祥符三年也。東至新羅興化鎮四十里,南至海三十里,西至保州四十里。
保州,渤海古城,東控鴨綠江新羅國界,仍置榷場,通互市之利。東南至宣化軍四十里,南至海五十里,北至大陵河二十里。
吉州,三韓古城也,契丹置兵防控新羅諸國。東至石城,西南至鴨綠江,東至大監州百里,西至海。
鹽州,三韓之地,舊有城邑,置兵防制新羅諸國;又有小鹽州,相去八十里。東至保州,西至海,南即海,北至小鹽州。
錦州,遼西之地,南至大海,北距柳城,阿保機建為州,今號臨海軍。東至顯州二百里,西南至嚴州百七十里,南至大海三十里,北至宜州百二十里。
嚴州,柳城之南,古遼西之地,阿保機建為州。東至錦州百七十里,南至海四十里,北至霸州二十里。
隰州,虜主隆緒建為州。東至海二百里,西至來州八十里,南至海五里,北至建州三百三十里。
上京,潢水之北,東際遼河,西包冷陘,南與奚人部落相接,距幽州一千七百里。本鮮卑之地,君長姓大賀氏,有八部,唐貞觀中,諸部咸請內屬,乃置松漠府以居之,賜姓李氏,兼松漠都督。至阿保機,始私立年號,稱大遼國,建所居部落為西樓,有樓數間而巳。後燕人所教,乃為城郭宮室之制,邑屋門皆東向,如軍帳之法。至德光,建為上京,置臨潢府。東至潢水二百一十里,西南至饒州三百里,西至鹽泊八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