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破災異周武王代紂,師至汜水牛頭山,風甚雷疾,鼓旗毀折,王之驂乘惶震而死。
太公曰;“用兵者順天之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凶。若失人事,則三軍敗亡。且天道鬼神之道,視之不見,听之不聞,智將不怯而愚將拘之。若乃好賢而用能、舉事而得勝時,此則不拘時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禱祀而福從。”遂命驅之而前,周公曰︰“今時逆太歲龜灼吉凶,卜筮不吉,星變為災,請還師。”太公怒曰︰“今紂剖比干、囚箕子,以飛廉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乃焚龜析蓍,援抱而鼓,率眾先涉河,武王從之,遂伐紂(此事《六韜》說與《荀子》異)。
後趙石勒伐張重華,將謝艾帥兵往擊之。夜有二梟鳴于牙中,艾曰︰“梟,邀也。六博得梟者勝,今梟鳴牙中,克敵之兆。”于是進戰,大破之。
唐初輔公┘據江東反,趙郡王孝恭為元帥討之。將發,與諸將宴集,命取水,忽變為血,在座者皆失色,孝恭舉止自若,論之曰︰“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自顧無負于物,諸公何見憂之深?公┘積惡禍盈,今承廟算以致討,碗中之血乃公┘授首之兆。”遂盡飲而罷。時人服其識度而能安眾,遂平公┘。
李晟以朱⑷之叛,屯于渭橋。時熒惑守歲,久之方退,賓介或勸曰︰“今熒惑已退,皇家之利也,可速用兵。”晟曰︰“天子外次人臣,但當死節,垂象高遠。吾安知天道耶?”及平賊後,晟謂參佐曰︰“前者士大夫勸晟出軍,非敢拒也。且軍可用之,不可使知之。嘗聞五星盈縮無準,懼復來守歲,則我軍不戰而自潰。”參佐皆嘆服。
李朔攻蔡州吳房,軍吏曰︰“今日往亡,請速避之。”朔曰︰“賊以往亡,謂吾不來,正可擊也。”及戰,遂捷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