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學二 三十九

類別︰子部 作者︰清•譚嗣同 書名︰仁學

    西人憫中國之愚于三綱也,亟勸中國稱天而治︰以天綱人,世法平等,則人人不失自主之權,可掃除三綱畸輕畸重之弊矣。固秘天為耶教所獨有,轉議孔教之不免有閑漏,不知皆孔教之所已有。大《易》之義,天下地"泰",反之"否";火下水"既濟",反之"未濟";凡陽下陰、男下女吉,反之凶且吝。是早嬌其不平等之弊矣。且《易》曰"統天'",曰"先天而天弗違",殆與佛同乎?是又出于耶教之上。特此土眾生根器太劣,不皆聞大同之教。今所流布者,言小康十居七八,猶佛之有小乘,有權教,而又竄亂淆奪于鄉願之學派,是以動為彼所持也。今將籠眾教而合之,則為孔教者鄙外教之不純,為外教者即笑孔教之不廣,二者必無相從之勢也。二者不相從,斯教之大權,必終授諸佛教。佛教純者極純,廣者極廣,不可為典要。惟教所適,極地球上所有群教群經諸子百家,虛如名理,實如格致,以及希夷不可聞見,為人思力所僅能到,乃至思力所必不能到,無不異量而兼容,殊條而共貫。佛教雖創于印度,而為婆羅門及回教所厄,卒未得偏行,故印度之亡,佛無與焉。據佛書,釋迦文佛嘗娶三妻,諸大菩薩亦多有妻者,出家乃其一法耳,何官盡似今日之儈流乎?英士韋廉臣著《古教匯參》,偏詆群教,獨于佛教則嘆曰︰"佛真聖人也。"美士阿爾格特嘗糾同志創佛學會于印度,不數年,歐、美各國遂皆立分會,凡四十余處,法國信者尤眾,且翕然稱之曰︰"地球上最興盛之教,無若耶者;他日耶教衰歇,足以代興者,其佛乎?"英士李提摩太嘗翻譯《大乘起信論》,傳于其國,其為各教折服如此。日本素以佛教名于亞東,幾無不通其說者。近日南條文雄諸人,至分詣絕域,偏搜梵文古經,成梵文會,以治佛學。故日本變法之易,惟佛教隱為助力,使變動不居,以無膠固執著之見存也。總之佛教能治無量無追不可說不可說之日球星球,盡虛空界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之微塵世界。盡虛空界,何況此區區之一地球。故言佛教,則地球之教,可合而為一。由合一之說推之,西人深贊中國井田之法,為能御天災,盡地利,安土著,平道路,限戎馬,均貧富。其治河為縱橫方之堤,實陰用之而收奇效。故盡改民主以行井田之法,則地球之政,可合而為一。又其不易合一之故︰由語言文字,萬有不齊,越國即不相通,愚賤尤難偏曉;更若中國之象形字,尤為之梗也。故盡改象形字為諧聲,各用土語,互譯其意,朝授而夕解,彼作而此述,則地球之學,可合而為一。


如果你對仁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仁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