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凡十四品。其所以彼此分別而各有不同者,別之以其性中之知能耳。此一聖之知能,不同于彼一聖之知能,而其品第判然分矣。愚不肖之知能,不同于賢知之知能,物之知能,不同于人之知能,而其品第相去倍蓰無算矣。至聖,為渾同知能。渾同者,謂其知能,與真宰知能渾同一體,無欠無余也。大聖,為任用知能。任用者,謂其知能不及于渾同,而真宰知能卻任其所用,如綱維天地者,真字之知能也,而大聖亦能起死回生,轉移天地等等,任其所用也。欽聖,為順應知能。順應,則不能任用,而但順應乎真率之運用也。列聖,為顯揚知能。顯揚者,謂其凡有得于真宰知能之發露,而盡以宣化于人類也。大賢,為希望知能;知者,為體認知能希望者,謂其不能聖而欲求至于聖;體認者,謂其求明一本,而體認之也。廉介,為堅守知能。善人,循習知能。庸常;為自用知能。知能而至于自用,則幾幾乎其近于物矣。物雖具有知能,而不可以知能稱,禽獸曰知覺,草木日發生,金石曰堅定,同一知能也,而物類得之于最後,故其品愈下,而逐覺其漸遠于真宰也。若混其分別之跡,去其先後之形,而復返之于一原焉,物與人,未見其甚相遠也。
清源黑氏日;“知能,即各物之本領,受賦于造
物者也。造物授之全、人物得之偏,非偏也,用各有宜耳。用之得宜,則偏者全;用之失宜,則全者偏。顧其人之用之何如耳!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