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二 蕭

類別︰其他 作者︰車萬育(清)撰 書名︰聲律啟蒙

    恭對慢 吝對驕 水遠對山遙

    松軒對竹檻 雪賦對風謠

    注︰松軒︰植有松樹的住所。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屋。南朝齊蕭子良《游後園》詩︰“蘿轉連綿,松軒方杳藹。”唐溫庭筠《題陳處士幽居》詩︰“松軒塵外客,高枕自蕭。”

    竹檻(音坎)︰竹欄桿。宋周邦彥《拜星月慢•秋思》詞︰“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

    雪賦︰謝莊作有《雪賦》。

    風謠︰李密侍觀省風謠。

    乘五馬 貫雙雕 燭滅對香消

    注︰乘五馬︰漢代制度太守車乘配駟馬,加秩二千石乘五馬,後來五馬成為太守的代稱。

    貫雙雕︰高駢一箭貫雙雕。

    燭滅對香消︰兩者都指人死去之意。“香消”專指女人去世,“燭滅”則男女通用。

    明蟾常徹夜 驟雨不終朝

    注︰明蟾︰古代神話稱月中有蟾蜍,後因以“明蟾”為月亮的代稱。唐舒元輿《坊州按獄甦氏莊記室二賢自州走馬相訪》詩︰“陽烏忽西傾,明蟾掛高枝。”明劉基《次韻和十六夜月再次韻》︰“永夜涼風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徹夜︰整夜,一夜。

    終朝︰整天。晉陸機《答張悛》詩︰“終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唐杜甫《冬日有懷李白》詩︰“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清李漁《奈何天•巧怖》︰“願相同,終朝不離。”

    樓閣天涼風颯颯 關河地隔雨瀟瀟

    注︰颯颯(音薩)︰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關河︰關塞;關防。泛指山河。宋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瀟瀟︰形容毛毛雨。

    幾點鷺鷥 日暮常飛紅蓼岸  一雙 春朝頻泛綠楊橋

    注︰紅蓼︰蓼的一種。多生水邊,花呈淡紅色。唐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詩︰“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明張四維《雙烈記•計定》︰“秋到潤州江上,紅蓼黃蘆白浪。”清楊芳燦《滿江紅•蘆花》詞︰“紅蓼灘頭秋已老,丹楓渚畔天初暝。”

    ︰水鳥名。即。唐溫庭筠《張靜婉采蓮曲》︰“交交塘水滿,萍金粟蓮睫短。”

    開對落 暗對昭 趙瑟對虞韶

    注︰趙瑟對虞韶︰“趙瑟”為戰國時趙國君主所鼓之瑟,《國策》秦、趙會于澠池,秦王曰︰“聞趙王好音,請鼓瑟。”趙王鼓瑟,藺相如曰︰“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罐。”秦王不許,相如迫之,秦王乃親擊罐。“虞韶”則指虞舜所作之樂曲。

    軺車對驛騎 錦繡對瓊瑤

    注︰軺(音遙)車︰(1).一馬駕之輕便車。《墨子•雜守》︰“為解車以,城矣。以軺車,輪,廣十尺,轅長丈,為三輻,廣六尺。”《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朱家乘軺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司馬貞索隱︰“謂輕車,一馬車也。”《晉書•輿服志》︰“軺車,古之時軍車也。一馬曰軺車,二馬曰軺傳。”

    (2).奉使者和朝廷急命宣召者所乘的車。亦指代使者。唐王昌齡《送鄭判官》詩︰“東楚吳山驛樹微,軺車餃命奉恩輝。”明朱鼎《玉鏡台記•南北凱旋》︰“軺車日夜紛來往,使奔忙賴腳跟。”孫中山《上李鴻章書》︰“又有軺車四出,則外國之一舉一動,亦無不周知。”

    驛騎(音齊)︰(1).驛馬。《漢書•高帝紀下》“橫懼,乘傳詣雒陽”唐顏師古注︰“傳者,若今之驛站。古者以車,謂之傳車,其後又單置馬,謂之驛騎。”宋甦轍《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之十︰“邊候失晨夜,驛騎馳中涂。”明何景明《鰣魚》詩︰“白日風塵馳驛騎,炎天冰雪護江船。”清吳兆騫《出關》詩︰“邊樓回首削嶙峋,篥喧喧驛騎塵。”

    (2).乘馬送信、傳遞公文的人。《漢書•丙吉傳》︰“嘗出,適見驛騎持赤白囊,邊郡發命書馳來至。馭吏隨驛騎至公車刺取。”唐劉禹錫《平齊行》之一︰“驛騎函首過黃河,城中無賊天氣和。”元耶律楚材《寄平陽淨名潤老》詩︰“驛騎新從平水h,知公無恙笑顏開。”清俞樾《茶香室叢鈔•飛鳥使》︰“蕃中飛鳥使,中國之驛騎也。”

    錦繡︰色彩鮮艷,質地精美的絲織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瓊瑤︰美玉。

    羞攘臂 懶折腰 範甑對顏瓢

    注︰羞攘臂︰馮婦攘臂下車搏虎,為士人所羞笑。《莊子.人間世》︰“上征武士,支離疏攘臂而于游于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疏有常疾不受功。”按支離疏以疾免役無所懼也。

    懶折腰︰陶淵明羞為五斗米折腰。

    範甑(音贈)對顏瓢︰“範甑”︰範丹家貧,無米可炊以致鍋中積灰。“顏瓢”︰指孔子弟子顏回簞瓢屢空。

    寒天鴛帳酒 夜月鳳台簫

    注︰鴛帳酒︰《宋書》︰陶谷得黨太尉姬,取雪水烹茶與姬飲。問姬曰︰“黨家有此樂否?”姬曰︰“彼粗人安有此樂,但能銷金帳中飲羊羔酒耳”。

    鳳台簫︰鳳台︰古台名。漢劉向《列仙傳•蕭史》︰“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南朝宋鮑照《升天行》︰“鳳台無還駕,簫管有遺聲。”唐黃滔《催妝》詩︰“吹簫不是神仙曲,爭引秦娥下鳳台。”元楊維楨《小游仙》詩之十二︰“嬴家樓頭女,底用蕭郎築鳳台。”

    舞女腰肢楊柳軟 佳人顏貌海棠嬌

    豪客尋春 南陌草青香陣陣  閑人避暑 東堂蕉綠影搖搖

    班對馬 董對晁 夏晝對春宵

    注︰班對馬︰“班”指班固,著有《漢書》,“馬”指司馬遷,著有《史記》。

    董對晁︰“董”指西漢經學家董仲舒。“晁”指西漢名臣晁錯。這兩人都博通經籍。

    雷聲對電影 麥穗對禾苗

    八千路 廿四橋 總角對垂髫

    注︰八千路︰唐人詩︰“八千里路透神京”。

    廿四橋︰唐杜牧《寄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二十四橋”在楊州,為當時名勝。

    總角對垂髫︰古時男女未成年之前束發為兩結,形狀如角,稱為“總角”。古時小孩扎起而下垂的頭發稱“垂髫“。皆言未成年之人也。

    露桃勻嫩臉 風柳舞縴腰,

    賈誼賦成傷鳥 周公詩說托鴟,

    注︰賈誼賦成傷(音服)鳥︰“”是一種不吉祥的鳥,西漢學者賈誼打傷了飛入室內的鳥,並作《鳥賦》。

    周公詩就托鴟(音吃)(音簫)︰一類包括貓頭鷹在內的益鳥,以有害昆蟲、老鼠等為食。管叔和蔡叔作流言傳周公有異心,周公作鴟之詩以明志。

    幽寺尋僧 逸興豈知俄爾盡  長亭送客 離魂不覺黯然消。


如果你對聲律啟蒙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聲律啟蒙》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