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元諸賢無定見

類別︰子部 作者︰明•燧 書名︰千百年眼

    元初,溫公入相,諸賢議革新法,不能須臾。然既曰罷青苗錢、復行常平倉法矣,未幾而復有再給散出息之令,而其建請乃出于範忠宣。雖曰溫公在告不預知,然公其時有奏乞禁抑配,奏中且明及四月二十六日敕令給錢斛之說,則非全不預知也。後以台諫交章論列,舍人甦軾不肯書黃,始悟而不復行耳。至于役法,則諸賢之是熙寧而主雇募者,居其半,故差、雇二者之法雜然並行,免役六色之錢仍復征取。然則諸賢徒知欲革新法,而青苗、助役之是非可否,胸中全未有灼見在,宜熙豐之黨後來得以為辭也。然熙寧之行青苗也,既有三分之息,提舉司復以多散為功,遂立各郡定額而有抑配之弊。其行助役也,既取二分之寬剩,而復征頭子錢,民間輸錢日多,而雇人給直日損,遂至寬剩積壓,此其極弊也。至紹聖國論一變,群奸唾掌而起,于紹述故事,宜不遺余力。然考其施行之條畫,則青苗取息止于一分,且不立定額,抑配入戶。助役錢寬剩亦不得過一分,而蠲減先于下五等人戶,則聚斂之意,反不如熙豐之甚矣。觀元之再行青苗,復征六色役錢,寬剩皆止于一分,則知言利之名,雖小人亦欲少避之。要之,以常平之儲貴發賤,斂以賑凶饑、廣蓄儲,其出入以粟而不以金,且不取息,亦可以懲常平積滯不散、侵移他用之弊,則青苗未嘗不可行。以坊場撲買之利,及量征六色助役之錢,以貢顧役,所征不及下戶,不取寬剩,亦可以免當役者費用破家之苦,則助役未嘗不可行。介甫狠愎,不能熟議緩行,而當時諸賢又以決不可行之說激之,群因得以行其附會媒進之計,推波助瀾,無所不至。故其征利毒民,反出後來章、蔡諸人之上矣,惜哉!


如果你對千百年眼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千百年眼》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