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藝文部 鄖陽太守儉約文

類別︰子部 作者︰清•曾衍東 書名︰小豆棚

    儉,美德也,過則鄙矣。故詩剌褊心,謂其不衷于度也。

    余猶子省軒,本閩籍,歸吾大宗。壬申,舉北皿考學。錄為國子先生二十余年。工書法,刻青《集古滋蕙》帖,行于世。

    憶其助教成均,日常不給。課讀之余,則為人縫紉,易錢鈔。每晨買豆腐渣一塊,或豆芽三斤,煮熟飽食。出門去,則傳食糊口,至暮始歸。壇中清水,不計冬夏,飲數杓;或又作紉事,或抄書。如是者習以為常。風窗雨屋,破絮懸鶉,泊如也。炕一白氈,日讀書寫字,墨沈淋灕,夜則束身其中。

    己丑,升刑曹主政,乃車。車無幃,用高麗紙糊,一騾御之。每五更早起,開炕爐,煮老米飯半鍋,食然後入衙。衙中故有公廚,每頓銀二錢,不肯費。御車者去城外半日,為人載,午翹其主人返,其得所鈔,可辦兩日豆。每日晨,散衙後,省軒一人兀兀坐,捉筆點畫律例,八年成一書,名《律表》,亦梓行。前大學士舒,以其勤慎,列保薦。蒙恩以繁府用。

    丙申,放湖北鄖陽太守。蒞任之日,相隨一僕一騾。僕即伺騾者。逾歲,眷屬至,其少子年九歲。會冬冷,子無風帽,欲為之購,不肯,曰︰“小兒當練頭,不必冠。”遂傷腦,以鼻涕死。其妾,京中人也,足不弓,嘗著其破朝靴,其家丁皆敝衣決踵,邋遢而環伺。夫然後顧而樂之,固不知其背面時,皆狐裘煌煌也。不宴客,即宴客,亦不飲酒。有同城副將馬某,回教,與省軒早契。三年之中,不肯到一羊相邀宴。會以審案赴省,謁各上司衙門。日昃,不得返。嘗以炊餅納袖,自輿中啖之。人問︰“食餅時,逢途中共耳而目之乎?”曰︰“我食之,以袖籠口,不令人知。人或見我頰動,不過謂嚼檳榔、吸鼻煙耳。”初秋,著一蓖麻布袍,染作米色,衣以示人,雲︰“其質有類于羽毛紗,其色不亞于程鄉繭。”署荊州府。署有樓,相傳有妖物憑之。凡新守至,必牲牢音樂以祭,否則祟。省軒不祭,遂病喑。有勸之者,輒搖手,不行。至卸篆,病亦尋瘥。

    余過武昌,與省軒遇,相留彌月。每日苦蘗糲餐,不可耐。我欲歸。是夜人靜,省軒持金二百,置余床頭,雲︰“不腆為叔贐,且為祖母壽。區區飲宴歡聚,比處皆然。一旦驪駒將駕行者,不足為一日之春。有黯然令人傷心者,吾叔以負米計,跋涉千里外,諒不為來也。”因受其金,且辭其言焉。

    逾年,省軒告歸閩,年已八十矣。

    噫!儉則固,省軒之謂與。然其不為淫祀,不作浪費,贈遠人,安淡泊,其矯世勵俗之行,又當世士大夫中所難能而可貴者也。

    (省軒有《儉約》一篇雲︰

    蓋聞崇儉去奢,本屬持躬之要;辭華就樸,尤為訓俗之宜。自世尚虛浮,人鮮樽節。侈于自奉,爭羨何曾之食萬錢;驕以成風,輒夸孔融之客滿座。肆筵張樂,笙歌不絕于華堂;開閣延賓,珍羞日羅于綺席。雖隆札異數,徒費錙銖;而實意真懷,有何裨益?

    吾輩從大夫後,為士庶先。淡泊相期,志何取乎大快;紛華奚事,情不用以過隆。敢敬告我同僚,共守清規。單刺可以通名,何煩全柬;片詞即能達意,豈必莊陳。至于宴會住還,惟期伸我積素;觥籌交錯,止宜浹彼常情。小酌不嫌于四兩,屈量為佳;大臠僅可以三斤,過飽不取。非必為矯情之舉,聊以表惜福之規。此約。)


如果你對小豆棚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小豆棚》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