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部 退隱論

類別︰子部 作者︰清•空空主人 書名︰豈有此理

    古人雲︰功成而不居,名就而身退,可以保身,可以全生。文種居官,有殺身之禍;範蠡殖貨,得終生逍遙。留侯明哲,後顧無憂;淮陰乏術,患遂及之。故世人以退隱為高,以居官者為不智,且為之憂。

    雖然,予觀世事,居官者固有憂,然禍不及身;退隱者號無慮,而常難自保。嚴介溪跋扈而終天年,劉伯溫退身而不避死。故今之為官者,一但居其位,無不戀戀不舍,遲遲不退。予近讀唐李丞相之《退身論》,得其正解,錄之以供後來為官者琢磨也︰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昔余常惑焉。文種有藏弓之恨,李斯有稅駕之嘆,張華願優游而不獲,此四子者,皆神敏知幾,聰明志古,圖國致霸,動必成功,而自謀其身,猶有所恨,況常人哉?其難于退者,以余忖度,頗得古人微旨。

    “天下善人少惡人多,一旦去權,禍機不測。摻政柄以御怨誹者,如荷戟以當狡獸,閉關以待暴客。若舍戟開關,則寇難立至。遲遲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終身之禍。亦猶奔馬者不可以委轡,乘流者不可以去楫。是以懼禍而不斷,未必皆耽祿而患失矣。

    “何以知之?余之前在鼎司,謝病辭免,尋即遠就澤國。自謂在外而安,豈知天高不聞,身遠受害。

    “而陸士衡稱︰‘不知去勢以求安,辭寵以招福。’斯言過矣。惟有遭逢善人,則庶可無患。若小人,則禍必及之,無所逃也。終不及乘扁舟,變姓名,浩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間之世,斯可以免矣。”


如果你對豈有此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豈有此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