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食語 ○麥

類別︰子部 作者︰清•屈大均 書名︰廣東新語

    麥屬陰而粟屬陽,嶺南陽地,故多粟而少麥,多小麥而少大麥。晚禾既獲,即開畦以種小麥,正月而收。然作面常有微毒,以霜雪少,麥花夜吐,又種于冬收于春,以春為秋,故其性罕良。惟雷州小麥,九月種至二月收者為良。然食必以北麥為上,次則楚南、粵西所產,又次增城,又次則長樂,長樂麥以產青樹下者為上。

    廣人以面性熱,不以為飯。燕客時,乃以擘面索面為羹湯。市中或賣溫淘或冷淘,切成薄片,為蛺E28雙持狀。傅玄所謂面游水而清引,進飛羽之薄衍者也,是謂水面。水面外,若乾餅、簑衣油餅、食不食乇、水晶包、卷蒸之屬,束魎謂饅頭薄持,起搜牢九,甦軾所謂“散流一啜雲子白,炊裂十字瓊肌香”者,一一有之,而廣人亦不多食。不知新麥性熱,陳麥則性平和。大麥味咸,性最涼,為五谷之長,不動風氣,可以常食而無病也。嶺南面自古所重,甦軾常于博羅溪水,日轉兩輪,舉四杵,以作白面。有詩雲︰“要令水力供臼磨,與相地脈增是防。霏霏落雪看收面,隱隱疊鼓聞舂糠。”軾又以面、米、水三物為真一法酒,其色如玉,有自然香味。有《酒經》雲︰“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蒸之使十裂,繩穿而風<戶>之,愈久而益悍,此面麴之精者也。始釀以四兩之糯餅,而每投以二兩之面,麴餅烈而麴和,必屢嘗而增損之,以舌為權衡。”又有詩雲︰“豈惟牢九薦古味,要使真一流仙漿”。其嗜嶺南面若此。


如果你對廣東新語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廣東新語》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