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島,即吉林省光霽峪南,圖們江中之江通灘也,面積不及二千畝。因地居江間,四圍帶水,故朝鮮人以間島呼之。向由朝鮮人租種。年納稅于吉林之越懇局。及光緒二十年,朝鮮人欲據為己有,紛起謀叛。經吉強軍討平之,尋訂草約,依舊租種。未幾,日並朝鮮,利間島之膏腴,因飭齋藤中佐,率憲兵駐和龍峪。藉保護朝鮮人為詞,謬指光霽峪以東為東間島,和龍峪一帶為西間島,誣為兩國未定之界,而清日之爭端起矣。嗣後,清政府搜求無數證據,以駁斥日人,甚且據圖們江北岸之界碑,有“華夏金湯固,河山帶 厲長”十字以證之,而日人仍肆無理之要索,不肯听從,遂成為懸案。至宣統元年,日本使臣始知間島為中國領土,因向清政府承認,惟要求僑居間島之朝鮮人,須歸日領事管理。是欲噓治外法權之余毒也。清政府將欲答復,而日使又翻悔前議。經清政府與之力爭,始遵前議辦理,而主權已喪失于其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