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螺先生崇論卷之四 ○夏論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世貞 書名︰王郭兩先生崇論

    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傳于賢而傳于子此非獨戰國好事者之口也、即孔子亦微言之矣、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為禮、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是謂小康、世及之禮起于禹。而小康之治變于夏。好事者之口、有自來矣。然非禹意也。夏紀曰、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後舉益任之政、禹東e至于會稽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啟于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則禹未嘗不禪也。始欲禪皋陶而皋陶卒。繼禪益而天下歸啟。孟子所謂天也。禹曷與哉。故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而孔子不進之大同、而卑之小康、何也、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許曰諭教猶未竭也。究諭教焉而有苗氏請服、天下聞之、皆非禹之義而歸舜之德。禹出見罪人下車泣而言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寡人為君、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則在當時禹亦自度、不如堯舜矣、啟立而有扈不服。再傳而太康失國。羿浞之禍。綿延四十年而始定。則安得不雲小康也。湯有慚德、武未盡善、去禹遠甚、太甲之放、見于繼世。昭王之溺、未及百年。孔子大同小康之嘆、豈無意乎。不待杞宋之微。桀紂之亡。幽厲之傷。而雲然矣。漢之文景、唐之貞觀、宋之慶歷、亦庶幾三代。木朝金川失守、土木北狩、亦雲小變、而西內歸老。南宮復闢。又皆生民以來未有之事。亙二百余年。主勢盛。國統張。下無問鼎之奸。朝無下堂之儀。即三代未足多也。夫三代之盛也。僅比于小康。至其季也。馴致于大亂。至于大亂而後春秋作。孔子不得巳之戚。有甚于蠟賓游觀之嘆。並其小康而失之也。嗟夫治天下者。防其季。無使並小康而失之也。斯世之幸也。

    張成倩曰禪不得而後繼神禹心事得先生論著而光昭日月矣辨小康以及當代頌儆且交至雲


如果你對王郭兩先生崇論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王郭兩先生崇論》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