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孟子先義後利之旨深切戰國時人之病,要亦古今之通患也。三代以上,人皆尚義。逮春秋時,人漸重利;然尚有好義者,亦頗有假義者。至於戰國,非惟人不好義,即假義者亦不可得。何者?人皆惟利是圖,無所用於假義者也。人心一專於利,則但知有利而不知有義,且但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甚至但知有目前之利而不知有日後之害。以故列國之君惟務戰爭以闢土地,聚斂以充府庫,其臣亦惟務逢君以取富貴,其閭巷之間亦惟事強凌弱,眾暴寡以自利。此無他,皆好利之心驅之使至是也。是以戰國之時生民涂炭,風俗頹敝,死於兵者動至一二十萬,然則孟子此言誠救時之上策,亦千古之炯鑒也。故以此章冠七篇之首,而太史公讀之亦深嘆美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