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曾國藩論奪情原委

類別︰子部 作者︰清•劉聲木 書名︰萇楚齋五筆

    湘鄉曾文正公國藩,致□□張海門學使金鏞書中有雲︰「奪情起復,國藩博考旁詢,其不肖者不暇深論,其賢者,如李文達為羅倫所劾,張江陵為吳中行等所劾,李安溪為彭鵬所劾。即疆場主兵之臣,如袁崇煥、盧象升之奪情,黃石齋先生亦嘗疏論而譏斥之。惟南朝袁粲奪情不起,厥後以希範犯闕之變,聞難而急出,難靖而仍辭位。宋臣劉珙母喪起復,六奏懇辭,且疏稱漢儒金華無避之說,已為先王罪人。二公並為前史所褒美。至兩次奪情,則今古所無,國藩何敢首干名義,蒙萬世之不韙。」雲雲。文見學使自編《瀟湘風雨錄》二卷,咸豐七年九(年)[月],長沙學院自刊本。聲木謹案︰文正兩次奪情,實為古今所無。當時匪亂方熾,兵事方殷,朝廷既非得已,文正更非得已,後人雖能諒之,君子猶不能無譏焉。光緒十七年,姊婿合肥李伯行侍郎經方,以分省道員出使日本,丁本生母郭太夫人憂,照例須丁憂開缺,回籍守制壹年。當時其父文忠公鴻章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乃奉旨,令其在署內穿孝百日。因父蔭而得高官厚祿者,古今已不可勝紀,若因父蔭而奪情,實為古今所未有。服制本原于律例,律例復原于禮制,禮制雖自上古歷傳,而至東周至孔子刪訂而益明。今律例既更,禮制自變,孔教自可廢矣。《檀弓》載魯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不謂近世已有浙江實缺知縣,丁父母憂,只請假七日以治喪者,見于常熟丁秉衡□□國鈞《荷香館瑣言》,刊入《人文》第□卷第□期。以後更可以朝喪父母,夕行嫁娶,世間固視為當然之事,無有議其非禮者矣。倫常乖舛,禮義盡喪,雖六朝五季之時,尚不至此,豈非身丁厄運,勝于古人乎!


如果你對萇楚齋五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萇楚齋五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